當我們投注許多心力與時間,終於完成一項研究的同時,勢必會整理所得到的數據與結論,然後根據不同的目的─或許是為了取得學位,也或許是為了得到學術上的成就,而寫作成學術論文或投稿期刊的文章。
在動筆之前,我們會面臨到的第一個問題,莫過於誰是目標讀者群呢?當然,針對不同的目標讀者群,需要採用不同的語氣,以及不同的專業度來表達內容,確實是個不容易做出決定的問題。此時,不妨先來個腦力激盪,將自己所研究的主題可能涵蓋的領域,通通列出來,從選定領域屬性開始。假設有個研究題目是「在美國社會中,西班牙裔患者對醫囑的遵從度」,這個主題涉及的範圍包括:西班牙裔人口族群議題、該社會中相對少數種族與語言相關主題、公共健康、健康政策、道德觀念,甚至是語言解讀與翻譯的問題,或是其他許多與健康照護有關的面向。一開始先不要急著決定哪個領域最適合,盡可能廣泛地把相關的領域全都列出來,稍後會有機會來逐漸縮小範圍。
再來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通常我們研究的主題都趨於非常專業,很可能僅僅只有少數人才會對這個特定主題有深入的認識。例如:某項研究主題可能是「空氣汙染導致濕地植物族群變化,而這樣的變化可能對生態系造成什麼影響呢?」嚴格說來,對這個題目確實有足夠瞭解的專家,應該只限於「空氣汙染」、「濕地」、「植物學」與「生態學」這四個範圍集合內的研究人員,如果以此作為目標讀者群,可能就太過狹隘,因此不妨將範圍放大,從探討全球變遷的問題,或是這項研究應用到其他生態系的可能性等角度來思考,這樣就能吸引更多的讀者。除此之外,以投稿期刊而言,如果能把自己的研究發表於比較「大眾化」的期刊中,大可告知同儕去看看我的研究成果,反之,如果自己的研究發表於「超專業」期刊中,要把外面的其他讀者拉進來看我的文章,可就備加困難囉!
投稿期刊時,要考慮的問題或許比單純寫作學術論文要多更多,如果想要進一步瞭解,請參考部落格中「如何選擇期刊投稿呢?」、「如何認定適合的英文期刊投稿?」、「第一次撰寫英文期刊論文就上手」及「如何接觸目標讀者?」 等文章,這裡就不再贅述後續的步驟。
參考資料:
R. Q. Pollard Jr.: From Dissertation to Journal Article: A Useful Method for Planning and Writing Any Manuscript.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2005 Volume 2 Number 2
英論閣學術英文編修內部資料
長期以來,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在性別、種族、身體殘疾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一直存在代表性不足的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女性僅占STEM專業畢業生的35%,少數族裔面臨著巨大的障礙,尤其是在擔任領導職務方面。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2021年,西班牙裔人士僅占STEM勞動力的18%,亞裔和黑人的占比更低。同樣,殘疾研究人員和面臨心理健康挑戰的研究人員常常遭遇系統性歧視,且缺乏機構支持。在科學與教育領域從事兼職工作的殘疾人士中,28%表示願意轉為全職工作,而在非殘疾人士中這一比例僅為15.5%。 認識到這些差距,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提出了四項促進多樣性、公平性與包容性(DEI)的主要建議: 1. 推動作者多元化 2. 提升編輯多樣性 3. 採用包容性語言和流程 4. 鼓勵系統性變革 當前趨勢:以資金為驅動力提升代表性 COPE的核心建議之一聚焦於勞動力中的代表性問題。為了在STEM出版領域促進DEI,需要為代表性不足的研究人員提供有針對性的資金支持。這些舉措不僅解決了對經濟援助的迫切需求,還建立了可持續的實踐模式,以確保研究人員的長期職業發展。 來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外關係中心 近期資料顯示,全球研究資金呈穩步增長趨勢。如上圖所示,多年來,白人、亞裔和西班牙裔研究人員之間的資金差距已大幅縮小。此外,與上一財年相比,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2023財年對多元化申請人的資助率提高了5%。儘管這一進展令人振奮,但仍迫切需要優化定向資助,以促進DEI,並提高代表性不足群體的參與度。 來源: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外關係中心…
在學術出版中,推動DEIA——即多樣性(diversity)、公平性(equity)、包容性(inclusion)和可及性(accessibility)的一個關鍵方式,是確保同行評審過程公正、不帶偏見。一個更公平的環境能讓有影響力的研究來自任何人、任何地方。 《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分析了145多個期刊的資料,發現性別偏見並沒有滲透到編輯流程中。實際上,女性科學家的論文反而更受編輯青睞。但在同行評審過程中,來自發展中國家和少數群體的代表性仍然不足。與年齡、職業階段、國籍、種族、族裔和殘障相關的偏見,在編輯流程的各個環節仍然存在。 雖然目前已有一些努力在減少這些偏見、推動DEIA,但這些努力往往伴隨著一個副作用,叫做“多樣性負擔”。這個現象是指,推動DEIA工作的重任經常落在少數群體中的同一批人身上。他們因此承受了不成比例的壓力,也可能讓其他群體的聲音被忽視。要真正實現同行評審中的DEIA,需要整個學術界共同參與,合理分擔責任,不能讓任何一個群體獨自承擔代表任務。 為了構建一個更公平的出版體系,我們需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並避免在過程中出現新的問題。 推進同行評審中DEIA的策略與挑戰 1. 檢視同行評審中的代表性 瞭解當前群體中的多樣性有助於制定未來的DEIA倡議。從編輯、作者和評審人員那裡收集有關學術職位、種族、民族、性別認同和地理位置的資料,並及時發佈關於期刊編輯和同行評審人員多樣性的透明報告,這是在同行評審界推進DEIA的首要步驟之一。 挑戰: 隱私問題:評審人員可能會因擔心受到偏見對待或資訊被濫用而猶豫是否披露資訊。 資料不完整:如果調查是自願進行的,資料集可能會偏向那些樂於分享資訊的人。 缺乏可行的見解:在沒有明確的行動計畫來解決差異的情況下收集資料可能會使這項工作徒勞無功。 2022年,代表著15,000多種期刊的50多家出版商承諾,要求期刊編輯、審稿人和作者申報他們的性別、種族和族裔資訊,這是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對多樣性、公平性、包容性和可及性(DEIA)共同承諾的一部分。 最佳實踐: 促進參與調查,清晰傳達資料將如何使用,並專注於根據調查結果實施有意義的行動。…
進行學術研究本身就是一項艱難的挑戰,但這正是研究者的專長所在。然而,寫作過程中的技術細節,如語法、格式和內容表達,常常讓人感到頭痛。儘管這些方面對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並不等同於學術內容的深度,卻也同樣需要仔細處理。無論是選擇自行修改、使用AI校對工具,還是尋求專業編修服務,這些方式都能有效提升論文質量。根據最佳實踐,尋求專業協助來處理這些技術細節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這不僅能確保語言和格式的準確性,還能幫助作者節省時間,專注於研究本身。選擇最合適的校對方式,取決於您的需求、時間以及對成果的期望。 校對時需留意的常見文法錯誤 在校對過程中,不僅要檢查文法錯誤,還應關注其他方面的問題,包括: 一致性、連貫性、冗餘問題 單引號使用、標點符號 格式問題 拼寫錯誤、句法錯誤 此外,圖表中的文字和標籤也需要仔細檢查,確保內容正確無誤。 校對不僅是檢查文法和拼寫,更要確保整篇文章的流暢性,並保證內容清晰、準確、一致。發表研究結果時,即使是微小的不一致或用詞不當,都可能影響研究的可信度,並讓讀者或審稿人感到困惑。 理解校對的概念 校對學術文章時,除了關注文法,還需要關注文章的清晰度、邏輯連貫性以及期刊要求的格式和引用規範。不同類型的文章需要關注的校對重點也有所不同: 學術論文: 需確保內容清晰、邏輯流暢,並遵守目標期刊的格式要求。 科研基金申請: 要確保目標、預算和方法描述準確,同時要能呈現作者和團隊對研究題目的專業和熱情,以說服撥款單位提供經費。…
人工智慧(AI)正深刻改變學術出版的運作方式——但我們的倫理規範、政策機制和實踐操作,真的跟得上這場變革了嗎? 為了瞭解當前AI在學術出版中的使用現狀,識別制度盲點和政策空白,我們發起了一項全球性研究,作為第九期“科研風險評估”項目的一部分。本次研究以《人工智慧在學術出版中的規範應用:全球使用現狀、風險與政策缺口調查》為題,重點關注AI工具,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LLMs)在出版流程中的使用方式,及其對學術誠信、出版透明度與科研信任體系所帶來的影響。 無論您是科研人員、編輯、審稿人,還是科學傳播者,我們都誠摯邀請您分享獨特的見解與經驗! 本研究的主要目標包括: 調查AI在學術寫作與出版中的實際應用方式 識別政策與實踐中的空白,尤其是關於學術誠信的薄弱環節 推動負責任的技術創新,探索學界如何合理、合規地使用AI 為制定更加清晰、公正且統一的AI使用準則提供資料支援 強化學術出版中的人類主導地位,保護研究的原創性與透明性 您的參與,將為制定更科學、倫理、包容的AI使用標準提供重要參考。 作為感謝,我們將從有效問卷中擇優選出10位,贈送價值美金20元的亞馬遜禮券。 本次問卷預計用時僅需10–15分鐘,全程匿名,填寫截止時間為2025年7月5日。 誰適合參與? 初級科研人員 大學教師與資深學者…
倫理(ethics)是指導個人或群體行為,以區分對錯,並做出符合道德標準決策的原則、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它通常涉及對公平、誠實、正直以及尊重他人的考量。另一方面,合規(compliance)是指遵守規則、法規、法律、政策或標準的行為。合規工作通常旨在防止違反規則和法規。 研究倫理與合規的重要性 研究倫理與合規對於維護公眾、同行研究人員以及機構的信任至關重要。研究人員對道德行為的承諾能夠提升其工作的可信度,使其研究成果更有可能被發表,並獲得資助機會。此外,它還能避免因不道德行為而可能陷入的法律陷阱。 研究倫理與合規的重要性 確保可信度與完整性 滿足法律和監管要求 獲得資金支持與機構批准 防止研究不當行為 維護個人與機構聲譽 培養負責任的研究行為 構建新的出版模式 維護社會信任 保障隱私與資料安全 保護人類受試者 研究倫理與合規對於開展負責任、可信且有影響力的研究而言不可或缺,同時還能保護參與者的權利和福祉,並維護利益相關者的信任。在臨床研究中,遵守倫理標準是必不可少的。有若干倫理原則指導著臨床研究的開展,而遵循這些原則對於維護信任、堅守誠信以及保護參與者的利益至關重要。因為人類試驗對新藥或新療法具有關鍵作用,所以確保對倫理準則的認知和遵守對於保護他們以及維護科學誠信至關重要。…
研究建議在引導學者和研究人員開展富有成效的探索中至關重要。在這個技術迅速發展、知識不斷擴展的時代,優化研究建議的產生過程尤為迫切。 但是,什麼是研究建議呢? 研究建議是提供給研究人員的建議或意見,以指導他們針對特定主題進行研究。這些建議通常由該領域的專家給出。與研究影響不同,研究建議更具行動導向性,能為決策者提供具體的指導,而研究影響更為寬泛,側重於研究結果更廣泛的意義和後果。然而,二者都是研究專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研究建議與研究影響的區別 儘管研究建議和研究影響是研究專案中截然不同的組成部分,但它們密切相關。二者的區別如下: 研究建議: 實際的建議或提議,直接源於研究的發現,主要目的是根據研究發現,就應該採取何種行動或步驟提供指導,通常針對政策制定者、從業者或其他可以利用該研究為決策提供資訊或採取特定行動的利益相關者。 研究影響: 更廣泛的後果,從研究發現中得出,突出研究的重要性,並幫助讀者理解研究結果的更廣泛背景和潛在後果,通常面向更廣泛的受眾,包括研究人員、教育工作者以及任何有興趣理解該研究更廣泛影響的人。 研究建議的類型 研究中的建議可以有多種形式,具體如下: 內容 描述 文章推薦 推薦特定的研究文章、論文或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