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學術終身職,優缺點分析

學術終身職,優缺點分析

學術終生教職(Tenure),可以說是學術領域的終極聖杯!通常是學術研究或教職人員透過經驗、專業、研究和出版著作等多方面出色表現爭取來的,這樣的職位存在可以追朔至18世紀,而這種聘用關係可以持續長達十年甚至更久(相關介紹見「終身職,已成過去式了?」),然而這樣的職稱在時刻變動的現代社會卻引起的不少的爭議,下面就來分析下正反方的觀點:

正方觀點

  1. 工作的保障
  •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提供穩定的長期僱佣關係是強而有效的激勵方式。
  • 保證較資深(較有經驗也可能薪水較高)的研究人員不會被較資淺(較沒經驗但薪水較低)的研究人員輕易替代。
  1. 學術自由
  • 法律保護的僱佣關係能夠給予研究人員勇氣,在學術領域上去挑戰最高層級的研究機構或體制,而不用擔心被解雇。
  • 整體來說,保證了自由進行學術而不擔心後果和被報復。
  1. 多含意的象徵
  • 終身職的存在隱約的傳達了研究機構正面積極的印象給教職人員。
  • 同事對於獲得終生職的同儕有更多的尊敬,代表了過往出色的研究成果。
  • 畢竟這是個研究機構內部極高的肯定,也代表了研究機構期待進一步挖掘你的經驗和研究品質。

反方觀點

  1. 研究品質
  • 研究機構在終身職的合同之下無法擺脫(開除)表現不佳的研究人員。
  • 尤其是研究成果不佳的教授級終身職人員,終止合同是完全不可能的事,頂多是等合同到期的優雅退場。
  1. 預算限制
  • 這類的終身職薪水預算往往都是一個機構中的最高薪級別。
  • 尤其是此類合同的薪資要求通常都是固定的,在現今的經濟環境之下,十年不變動(甚至有些合同還明定要隨年紀增長薪資)的預算對於任何機構都是一種壓力。
  • 相對來說,年輕的教職員工的薪資成本要低很多,還更彈性且更適應現代科技的變化,在薪酬回報上更有競爭力。
  1. 職員的士氣
  • 無法獲得終身職的研究人員就顯得低人一等,不論多努力都無法抗衡的感覺。
  • 整個研究機構的〝出版或滅亡〞壓力,由於無法直接影響終身職人員,新進研究、教職人員的壓力就更大了。

爭論有結果?

現在學術領域的僱佣趨勢是2至3年一簽,合同中有關於研究表現相關的條款,也會列入關於保證學術自由的一些條款,所以終身職存在的意義也不再那麼緊迫,未來甚至有可能發展成學術領域中的最優秀人員隨時改換出價最高的雇主(機構),終身職的問題可能會慢慢被取代成為研究機構留不住教職員工的情況,長遠來說,學生將會是最終的受害者。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
全球科研人調查

大學在研究和學術寫作中應該採取什麼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