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得到導師的反饋

導師有反饋意見?如果意見可以幫助我們研究論文做得更好,那就太棒了。如果導師對研究員研究徹底進行批判和否定,那就會讓研究員和博士生們壓力頓生。如果博士們能學會有效地對待導師的反饋意見,並且通過好的溝通確保導師的反饋是正面的,那對常年的博士學習來說無疑會增添許多的信心和樂趣。…

破除拖拉症心態轉化成高生產力

做事不要拖,今日事今日畢,這道理像是常識一般的淺顯易懂,那為何這類的拖拉症狀卻還是層出不窮?甚至有研究顯示,約有近四分之一的成人患有慢性拖拉,並且在學術研究領域中不分性別、不分專業、不分學術年齡都有拖拉症的情況(見圖)。尤其是進入學術研究階段,常見研究人員週一週日不分天、白天夜晚不離崗,自我安慰於身體力行的敬業,可是實際工作時數和效率卻是極其低。 心態一:我只是看一眼郵件/臉書/別人在做什麼,只要一分鐘…

數據分享,你贊同嗎?

2014年初,PLOS的數據分享新政策公布,政策中要求期刊中出版所有文章都要將其數據公開分享,學術領域中的各種正反辯論至今仍在持續中,眾多觀點各有各的理「別人若是分享,那我才願意分享」、「科學領域還是有競爭關係的,如果有人不勞而穫怎麼辦?」、「聽著是好事、真正要實施還是早了點吧」。 綜合整理了所有論點,在學術領域中幾乎可以說是對於此政策初衷皆十分認同,對於執行方式、執行時機、科學分享成熟度等技術性問題更多的受到爭議。 對科學領域的好處…

專家看ORCID

當姓名變成數字-ORCID的衝擊 姓名算得什麼?雖然莎士比亞覺得玫瑰就算換了名字仍一樣芳香,但研究人員可不會這麼想。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能獲得認同,不希望他人盜用自己的努力成果,也不願奪走別人的心血。這在今日的學術出版界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你有個像是William Stevenson的一個很常見的名字,很有可能會有人用相同或足以造成混淆的名字出版論文。我居住過的任何城市都有好幾個 William…

與學術研究兼容的敘事方式

嘿,設想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做學術研究和論文,這是不是一種頭腦發熱的大冒險?在學術界,言簡意賅,邏輯強烈是對研究最好的歸納總結。所以,講故事……研究員們,你們確定嗎? 然而,也有很多研究員有這樣的經歷。很多研究進展和素材往往都是通過大量的聆聽學術訪問,參加領域會議,看PODCAST和相關在線視頻獲得的。而這些學術呈現方式,緣於傳播介質的不同,有著本質的不同。敘事,講故事,在這裡似乎是更加輕鬆和親近的一種溝通方式。 所以,你說,講故事和學術研究是不是對立的呢?…

除開放存取外,公共信息獲取項目有哪些?

開放存取(Open Access,簡稱OA)是國際科技界、學術界、出版界、信息傳播界為推動科研成果利用網絡自由傳播而發起的運動,這是迄今為止在公共信息獲取項目中最知名的一個形式。然而它不是唯一的一個。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看下除了開放存取外,還有哪些其他項目? R4L - 尤其是HINARI計劃("國際衛生研究資訊網") -…

圖書館探索資源服務初探

檢索是很多研究員做研究工作中每天都會使用的。隨著圖書館系統的不斷更新,在線期刊和開放式數據庫的成熟發展,圖書館的資源檢索服務也面臨著許多的挑戰和新發展方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探索資源服務Discovery Services。 讀者在使用圖書館資源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現有的系統在於管理紙本館藏,在功能上沒有辦法實現數位資源的管理。如果讀者不知道正確的書刊名,資料庫名稱,或是檢索規則,在檢索已知的項目上也會存在問題。 最新的探索服務Discovery…

發展出你專屬的學術寫作風格

若是你有特別欣賞的專欄作家、小說作家和新聞記者,或許你能在眾多文章中,不用先看作者名而辨認出他的作品,也可能在多位你欣賞的作家中發現你所偏好的寫作風格。拋去文章內容不提,很多時候文章寫作的風格可能會直接讀者是否在閱讀前三行之後繼續閱讀,同一件事情也可以被解釋成不同的樣貌。…

避免觸犯研究倫理有辦法!

「倫理」,最普遍的情況下會與「道德」相互聯繫,而「道德」又與「是非對錯」脫不了干係,在從小到大的求學過程中,是非對錯已經漸漸被視為是生活中的常識,但若研究倫理同為常識,還何必次次討論?又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觸犯倫理的案例?…

博士生,你們需要注意的三個大紅燈

自19世紀以來,博士就被視為一個漫長而孤獨的學術生涯。因而博士學位不論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非常低的完成率。這意味著,有許多人沒有能夠從博士學位畢業,耽誤了不少的時間,金錢,也造成了很多潛在的心理問題。…
全球科研人調查

大學在研究和學術寫作中應該採取什麼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