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低級的重複研究

重複研究在學術圈中一直處於很尷尬的位置,好不容易重複了別人的研究結果,如果結果一致,文章連發表的必要都沒有了,編輯跟審稿人都會覺得沒有新意而不願意發表。如果研究結果不一致,文章確實是有東西寫了,但原作者恐怕不見得高興,積極一點的作者會把自己的錯誤撇清,然後用指導的態度指出驗證的文章有可能存在的問題,更多的作者則是選擇不回應。期刊編輯也很難分辨到底哪一邊有問題,何況少了原作者的支持,文章的發表過程也不會太順利。…

寫好文章的文獻綜述部分

在學術文章的開頭都需要提出問題,而如何定義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定義太狹窄,可能會讓人覺得沒有general interest;而問題定義太寬,又會讓人覺得文不對題而產生更多疑問。對問題的闡述需要有堅實的文獻綜述作為後盾,引用的文獻如果關聯性不高,會讓人直接質疑文章的意義是不是真的如所描述的;引用的文章如果質量不高也很難讓別人相信自己文章的質量很高,引用的文獻如果比較早期,精明的審稿人一句compare with state-of-art,要回答也是挺麻煩的。…

科學研究方法過時了嗎?

科學方法是指人類在所有認知和實踐活動中所運用的全部正確方法。從17世紀開始,科學研究方法的本質到現在依然沒有改變,採用的仍是以下這幾個步驟。首先,確定或定義一個問題,然後開始收集相關的數據,接著做一個初步的假設,再設計實驗用來檢驗這個假設是否成立,最後解釋藉由這個實驗所得到的結果。這幾個步驟將不斷重複,直到找出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

基礎研究的將來

基礎科學研究(基礎研究)以認識現象、發現和開拓新的知識領域為目的,即透過實驗分析或以理論來研究事物的物性、結構和各種關係並進行分析,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解釋現象的本質,揭示物質運動的規律,或者提出及驗證各種假設、理論或定律。基礎研究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內在動力,現代的高科技產物,例如雷射、電晶體、積體電路、電腦、網際網路、GPS系統等,都是經由基礎研究的推動而來的。…

對於學術寫作新手的建議

“學術寫作實在太困難了??” 如果詢問準大學生對於新生活他們最擔心的是甚麼?可能會得到下列答案:搬進新城市、和室友一起生活、學費、不知是否選擇了正確的科系...等,在調查之中,學生們最害怕的就是-成為學術作家。進一步詢問原因,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學術寫作實在太困難了!! 無論學生覺得學術寫作困難是因為高中時沒有學好或是對於閱讀大量艱澀難懂文章的反應,認為學術寫作不好等於整體表現不好;導致當學生遇到學術寫作時,往往遺忘了以往學過的所有學術技巧。 冗詞的威力…

更多經費意味著更容易從事不法行為?

從事不法的動機 研究員和學者時常抱怨"獲得出版跟被拒絕"的壓力,而他們論文被發表的總數、論文被同擠和其他專家引用的次數,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日常工作-申請經費、報告研究計畫、升遷的考量以及職位申請,這一切都和個人研究是否被發表有關。 也正因為如此,有些研究員會無法承受壓力,做出破壞規範的事情,並將應該更好好奠基的研究送出,只為了取得被刊登的機會。 道德問題…

熟知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生如何面對初次學術研究?

高中時期,老師們總會盡自己所能讓學生了解學術研究的技巧,但在學生數眾多的班級裡,無法進行師生一對一輔導,對於批判思考技巧的培養效果有限,導致學生進入大學時,學術研究的基礎並不是很完整。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許多學校致力克服這樣的問題,有些會在校內教學中心提供指導來幫助新生;另外一些學校則是在大學第一學期要求新生修相關課程,無論何種做法都是希望新生能盡快掌握批判思考及學術方面的研究技巧。…

英文個人學術簡介怎麼寫?

首先,要先搞清楚個人簡介和簡歷是兩回事,前者也常被稱為Bio,是biography的簡稱,通泛指以敘述方式將一個人的生平用一連串事件表示,後者則更重視時間段和經歷的排列。兩者功能雖有重疊,都是讓旁人能快速了解一個人,但卻因場合和用途而不同,簡歷多半是在求職的時候使用,而後者可能使用於研究機構網站、學術研討會或是期刊出版物中。…

同時一稿多投,問題出在哪?

研究論文多個期刊同時投稿,理應能加速出版的流程和出版機會,但卻是學術出版的最大禁忌,人人都會告訴你絕對不能這樣做,究竟是為什麼不能這麼做,背後原因知道嗎? 違法行為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這是潛在的違法行為。因為一旦一稿多投,而期刊接受了投稿,等於你將文章的版權交給了多個期刊,這會造成很嚴重的版權糾紛和法律問題。 不道德行為…
全球科研人調查

大學在研究和學術寫作中應該採取什麼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