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工作 獨立研究員的職業路徑(中) Feb 11, 2014 延續上節主題,我們這節將針對有意攻讀博班和進行更多深入學術研究的讀者,簡單介紹如何逐漸邁向成為全職獨立研究員的目標。 博士班 依學科本身性質的不同,以及上節提到的研究時間長短的問題,對於未來想從事教職或某些特定實驗學科類的學生來說,一般會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博士學程的目的在於專業研究人員的養成,培養學生縝密的思考邏輯和研究方法,學生並有充裕的時間可以完整地完成一至數項的研究專題。…
學術工作 獨立研究員的職業路徑(上) Feb 6, 2014 為了幫助讀者們提前了解學術職業生涯,以便儘早安排規劃;我們這節將針對對研究有興趣的大學新鮮人,簡單介紹如何成為全職的獨立研究員。 大學 不論是理工、社科或人文領域的學生,都應該在大學時開展自己的專業興趣,為自己將來的職業鋪路。尤其是對學術研究有興趣,或未來想成為大學教授或獨立研究 人員的學生,通常應該在三、四年級時選擇加入系上老師的研究室,開始接觸了解「真正」的研究生活。畢竟書本上學的,跟實際參與研究是非常不同的兩回事,不…
句構 華語作者常犯的英語錯誤 Jan 16, 2014 中文與英文的文法不同,構句的習慣也不同,所以在英語口說或寫作上,中文母語人士有不少習慣性的語法錯誤,例如我們在「亞洲作者常見的錯誤」裡點出的區分英文同義字的問題。其實常犯的錯誤中,有許多小細節是只要多用心注意就能避免的。 詞性 中文是利用在單字前後加字來改變詞性,而英語的詞性改變通常是反應在單字的字尾上;這樣的差別使得華語人士普遍對英語詞性不敏感,常將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混著用。例如: The important of the discovery cannot…
合作夥伴和合作關係 期刊出版社與英文學術編修公司的合作關係 Jan 13, 2014 隨著非英語系國家的學術研究興起,以及「國際研究合作與國際合著論文」的全球趨勢,母語非英語作者的研究投稿在世界舞台出現的頻率大大提升。然而,因外語作者的英文水準不一,常有文稿因語言問題而犧牲了優秀的研究成果;同樣的,這對期刊出版社來說也是一大負擔,不但導致錯過刊登優秀作品的機會,並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資源來修改稿件的英文錯誤。…
期刊投稿說明信 Cover Letter多少字才好?(下) Jan 3, 2014 修改再次投稿 第二次的Cover Letter要比上節介紹的初次投稿來得關鍵!要記得,只要不是三位審查者一次直接「三振」,投稿文章都還是有「敗部復活」的可能。好的cover letter可以幫助投稿人釐清審查者提出的疑問和修改建議,以增加主編對文章的好感。 第二次的cover letter的內容,一樣大致有下列幾項要件: • 基本背景資料: 應再次聲明文章標題、作者姓名、以及最新的聯絡方式等等。 • 回應審查者和主編評論: 這部份是cover…
美國新聞 全球研究經費比一比(下) Jan 3, 2014 一個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長期投資,從R&D的花費上便可看出端倪;而R&D/GDP的比率,在統計上反應了一國經濟活動有多少是投向R&D及科技創新,可作為國家科研強度的簡略指標。 3% R&D/GDP 許多國家為了促進知識經濟發展,近年來以投入3%的GDP在R&D上為目標,歐盟甚至正式將3%訂為長期計畫目標(註1)。…
美國新聞 全球研究經費比一比(上) Jan 2, 2014 據世界銀行估計,過去十年全球花費在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的總金額,從1996年的5.22千億美元平穩成長到2009年的1.3兆美元,成長速度已超越全球總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成長。 研究經費的成長趨勢,反應了世界各國對提升國家知識經濟及科技創新的普遍重視。美國科學基金會(NSF)在最近發表的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 2012上對此國際趨勢做了統計分析(附圖)。…
文稿準備指南 Cover Letter寫多少字才好?(上) Dec 26, 2013 Cover letter是一般投稿期刊時會要求附上的文件,我們過去曾與讀者們簡介過cover letter需要的內容;然而,cover letter應該要寫多少字呢?怎樣又算太多呢?其實這依目的不同而異,所以我們在這上下節,將從初次投稿和修改再投稿兩種狀況分別作討論。 初次投稿 這部份我們在「如何撰寫Cover Letter?」與讀者們簡單討論過第一次投稿的cover letter的大致內容,基本上有三項要素: •…
文稿準備指南 研究被別人搶先發表了! Dec 23, 2013 辛辛苦苦做的研究,沒想到竟然被競爭者搶先一步發表了?!不論是有沒有這樣的慘痛經驗的研究員,都可以想見這是多麼令人心碎的消息! 其實,兩個不同的研究組,要做出完全一模一樣的實驗設計並得到一模一樣的實驗數據和研究結果,機率應該是不大的。所以不要慌張,只要不是完全相同,都還是有解決辦法的! 尚未投稿 若在實驗收尾或撰寫初稿的狀態時,就注意到有相似內容的文章被發表了;這時比較適當的處理方法為: 先詳細閱讀對方的文章,找出與自己相同、相似以及不同之處;…
科學透明 負面研究結果也能發表?! Dec 16, 2013 有實際研究經驗的研究員都知道,實驗做不出原本預期的結果是研究生涯的家常便飯。一般總認為要有「漂亮」的數據才能「拿出去見人」,不如預期或難以解釋的實驗數據通常被列為負面結果。 迫於發表壓力,目前學術界解決負面數據的大概有幾種方法: 重新嘗試變化各種可能影響結果的實驗因素,希望終有一天能篩選出「最合己意」的結果; 怎麼試都不成功,則放棄發表; 或是僅發表有說服力的數據,省去可能有爭議性的數據不提。 負面研究結果為什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