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透明 負面的研究成果為何也需要發表? Dec 8, 2014 博士與研究員的生涯是極其艱辛的,失敗和負面研究報告對我們來說也是家常便飯。即便是那些拿諾貝爾科學獎的學者們,在收獲成功前也必定經歷了千百次的失敗。例如,付出的努力不能如願獲得所預期的結果或想要的數據,研究以失敗告終。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得到的負面研究成果該不該發表呢?又該如何對待這些負面的研究成果呢?負面的研究成果有學術意義嗎?回答是肯定的,應該發表。下面我和大家聊聊負面的研究成果發表究竟有何意義。…
同儕審閱報告 研究報告頻繁出錯的背後原因 Dec 3, 2014 能整體直接反應研究報告出錯的程度的數據,莫過於出版報告撤回的數量了。2001年的撤回告示數量為22篇、2006年129篇、2011年339篇、2013年超過500篇。當然,不少科學家試圖用研究證明背後原因,然而眾多研究各有其研究範疇和方法的局限性,並且不可忽視近年科學研究報告發表的數量激增,可能是撤回文章增長的主因,又或者是同儕審查起了作用能更好的發現研究報告中的錯誤……
學術道德與不端行為 被指控抄襲,怎麼辦? Dec 1, 2014 在攻讀碩士或是博士學位的時候,研究論文是每個學者都要寫的階段性文章總結。這時,我們的成果也免不了要被學校或是期刊雜志的系統進行抄襲測試。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如何才算是系統認為的抄襲。…
學術倫理的重要性 應對策略:當研究從馬虎到徹底不誠實 Nov 28, 2014 曾經,當提及科學期刊出版的研究報告,普遍反應是可信度高、精確度高、有效性高,許多的公共政策、商業行為、科技產品、醫療技術等都建立在科學期刊所出版的報告之上,從各個方面影響生活。近幾年來,這眾人皆投注了強大信念的體系,漸漸開始分崩離析,也許是因為社交媒體上資訊的傳遞缺少了核實的過程,導致對研究報告的信心下降;又或者是近年期刊數量大幅增長,研究報告已經不稀奇了;也可能是研究人員對待科學研究的不嚴謹,已經從馬虎的程度發展成不誠實……
為什麼讀博士? 博士退學,你想過嗎? Nov 26, 2014 念博士本來就是一條辛苦路,很有可能在一個陌生的國度,處於主流文化的邊緣,需要格外多的努力來取得收獲。這時候,假如你所研究的專業都不是自己感興趣的,甚至是本科四年以來就一直討厭的,所以是否要退出博士項目為好呢?…
為什麼讀博士? 正確指導下一代研究人員 Nov 24, 2014 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看,指導一個較資淺的研究人員是作為一個科學家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其最終目標是指導資淺研究人員學習至能獨當一面進行研究。一個全面的指導內容包括:分享知識與技巧、監督其研究內容、幫助拓展其研究人脈、協助其研究人員生涯規劃…。當然,以上內容如果你有教育部或其他研究機構相關的規章,這還能繼續寫好多頁,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為什麼讀博士? 自費博士值得嗎? Nov 21, 2014 往往接到博士錄取通知書時候,我們都會想要看獎學金和工資給到多少。然而總有一些申請者,沒有那麼的幸運,或是研究所沒有太多的經費,成為了自費的博士錄取生。尤其是在歐洲,因為和美國的博士學位不同,歐洲國家的博士學位通常需要至少三年的時間。很自費多博士生在被錄取的同時,往往都有一個煩惱……那就是——貴,可是這樣自費的博士生究竟是讀還是不讀呢?…
文稿撰寫技巧 如何文獻的海洋中寫出有質量的研究論文? Nov 19, 2014 科學文獻的快速增長往往被視為人類社會知識發展與探索科學社會領域的一大標誌。可是,與此相反,對於研究人員來說,幾何級增長的文獻也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現在從事的科學研究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同儕審閱的影響 同儕審查造假如何腐化科學誠信? Nov 17, 2014 從2014年初日本學者幹細胞論文數據造假,到前所未聞的學術醜聞,60篇論文大規模從JVC國際期刊撤回,前者修改數據通過同儕審查反映審查的疏失,後者鑽期刊審查漏洞自寫自審體現了機制的不健全,尤其在同儕審查進入了電子時代,期刊監管和政策還尚未成熟,科學領域像是打地鼠一樣,層出不窮的邊找問題邊打補丁。…
研究和經費申請 績效科研基金對研究人員的影響 Nov 14, 2014 Performance-Based Research Fund(PBRF),績效科研基金,是紐西蘭政府自2003年起進行的科學研究品質評估項目,旨在更好的了且高等教育院校的科學研究情況,並且以此為憑來提供研究經費。 使用基於績效的科研經費系統 (Performance-Based Research Funding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