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抄襲(Plagiarism)

(圖片來源:https://publicboard.ca/schools/davidsuzuki/Learning-Commons/Pages/Plagarism.aspx) 學術界講求原創性,抄襲(Plagiarism)是最不可取且會受到嚴厲懲罰的事情。在目前的科學研究中,不論實驗的方法、探討機制或理論幾乎都會運用到已發表的研究成果,在藉助前人的智慧同時也要小心避免抄襲。Plagiarism在劍橋線上辭典的解釋為:”to use another person's…

查詢SCI期刊之方法

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科技期刊引用文獻資料庫)是由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出版的著名期刊文獻檢索工具,收錄了數千份與自然科學相關的核心期刊。其計算出的期刊影響係數(Impact…

閱讀研究論文,能真正的免費嗎?

開放取閱期刊所承諾的… 開放取閱的模式(Open Access model )在近幾年尤其受歡迎,主要是因為此模式不再收取傳統出版模式中的訂閱費用。 但學術界對於開放取閱期刊所抱持的期望,不應該僅僅如此。畢竟使用傳統模式的期刊通常擁有較長久的歷史和聲望,研究學者出版論文時為了尋求更高引用數量的可能性而會優先選擇此類期刊,這也賦予了期刊對於出版論文的最終話語權,而開放取閱模式則全面的威脅了傳統出版模式所代表的權威。 開放取閱真的比傳統出版模式好?…

學術期刊是否物超所值?

對傳統出版商的不滿日益高漲 所謂的價值,應該是消費者對於某個物品或是服務的評價,也可稱之為買方的權力,而在傳統學術期刊的運作當中,消費者/買方應該可以被歸納為以下兩種: - 個人的訂閱者(研究人員、教職員工、行業的專業人士) - 機構訂閱者(圖書館、大學、研究機構等) 而近年來期刊訂閱者對於期刊出版商的不滿日與俱增,主要原因大概分為:訂閱費用持續上漲、訂閱內容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期刊內容以增加期刊的影響力和排名為重。 奢侈品期刊的人造聲譽…

當高需求量遇上低供應時—–對大數據的需求

數據管理逐漸成為主導 學術出版界正在面臨印刷到電子版版本之間的轉型,數據資料庫之中的數據量之大,圖書館員管理數據的難度也隨之艱鉅,不僅僅在多個數據資料庫間遊走的難度增加,還有各種額外的困難,例如需要追蹤和記錄某期刊中某文章的閱讀量和個人的閱讀情況等。 究竟是大數據還是空數據? 學術研究的未來還是逐漸向數位化內容的轉型,需要耐心等待圖書館間緩慢調書的日子早已不存再了,現在的科技已經有能力可以直接存取大型數據庫、在彈指之間查閱大量的資料。…

開放取閱打亂了傳統的出版模式?

什麼是Disruptive? Disrupt (分裂的),字面上的解釋為"分裂、變成無秩序、干擾某事的正常程序或活動"。我能夠想像許多傳統學術期刊的發行人員,在此定義下,會認為線上自由存取(OA)類型的期刊,在擾亂現有商業模式(或是高獲利模式)的情況下十分符合這個單字。…

圖書館館員提供的幫助是否在合理範圍內?

一項寶貴的資源 當你獲得博士學位時,使你在學術界裡立場明確。你有資格進行最高水準的研究,無論是獨立作業,或是做為研究團隊的一份子。 而這個學位也代表著,你曾被教導如何自己做研究 ― 這也是為什麼你必須對自己交出的論文進行答辯,以證明這份研究並無假手他人。 一旦你進入機構或公司的職位,你將有機會獲得更廣泛的資源、屬下或輔助人員來協助你的研究,但在你走到這一步之前,你所得到或接受的協助多寡,會直接影響到你的研究完整度以及你的最終學歷。 研究諮詢…
全球科研人調查

您通常如何處理同行評審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