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和經費申請

英論閣與慈濟、三總、北科大合辦論文寫作和投稿工作坊,協助學者克服投稿過程中的挑戰

英論閣與國內三所著名院校——花蓮慈濟醫院、三軍總醫院和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合作,於4月26日和4月27日舉辦了三場論文寫作和投稿的工作坊,目的是簡化學者的出版之旅,探討論文投稿的技巧和挑戰。與會者學習到如何識別理想的目標期刊,撰寫符合投稿要求的稿件,以及遵循出版道德指南等。講師張家寧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建議。 在第一天的工作坊上,張教授詳細介紹了論文寫作和投稿的流程,從計劃和策略、獲取資源和合作者、按計劃精心進行研究、規劃發現,到傳達發現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解析。張教授強調了建立堅實研究基礎的重要性,避免人們對自己的研究問題新穎性的批評和懷疑,此外還強調了數據分析處理的重要性。並提供了許多學生實例,介紹了如何撰寫符合投稿要求的稿件,以及如何遵循出版道德指南。 在第二天的工作坊上,張教授深入分析了掠奪性期刊的特點和危害,透露這些期刊經常模仿頂級期刊的名稱,並加入微小的變化,比如將“and”替換為“&”等。此外,這些期刊還經常虛假地將著名研究人員和編輯列為編輯委員會成員。與會者還提出了各種問題,例如如何提高投稿成功率和如何處理被拒絕的情況。張教授建議參加者在投稿前仔細閱讀期刊的要求,而且建議如果曾經在欲投稿的期刊上發表,可以在投稿時提及,這有助於接受的機會。 講師張家寧教授是傑出的整形醫師,擁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在其專業領域中貢獻卓著,已發表60多篇同行評審的論文,並獲得同行的廣泛認可。張教授目前擔任南京明基醫院BenQ醫療中心整形外科學術主任,還積極參與學術社群,擔任多家知名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並參與多個研究專案。研究興趣涵蓋廣泛的主題,包括整形外科手術的手術技巧、手術後恢復和再造、細胞和基因治療、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等。 英論閣的使命是幫助非英語母語的研究人員克服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透過這三場工作坊,我們希望提供有價值的實用資訊,協助學者們克服投稿過程中的種種挑戰,以使研究成果能夠被更多人閱讀和認可。

科學分析中的解釋變數和回應變數

無論對於概率性還是非概率性的問題,所有的科學分析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通常都需要建立參數之間的某種因果關係,即某個參數的變化導致另一個參數發生變化。這種參數(parameter)又稱變數(variable)。本文簡述試驗設計中的變數關係。 對於數學函數y=f(x),x稱為引數或獨立引數(independent variable),y稱為因變數(dependent variable),這是因為x值的變化通過某種函數關係導致y的值發生變化。實際上,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大量的因果關係並不能用函數形式或某種數學顯式形式表現出來,但在變數之間確實是仍然存在關聯的。引數又稱為解釋變數(explanatory variable)或預測變數(predictor variable)。因變數又稱為回應變數(response variable)或結果變數(outcome variable)。所謂的解釋變數,其含義為該變數的值的變化能夠“解釋”回應變數的值發生的變化。表達解釋變數與回應變數之間關係的最簡單方式是採用散點圖(scatter plot),將解釋變數放在橫軸(x軸),而將回應變數放在縱軸(y軸),觀察資料點的分佈是否呈現某種明顯的規律或相關性。 人們之所以經常採用“解釋變數”而非“獨立引數”來稱呼引數的原因是雖然有些引數是獨立的,但有些引數是非獨立的(即存在某種依變關係)。例如,漢堡包和可樂的攝入量作為兩個引數,都可以影響體重,但是漢堡包和可樂之間在某些研究情況下是存在一定的依變關係而並不完全獨立無關的。例如,購買了漢堡包的人習慣於再購買一瓶可樂。如果研究的目標參數(因變數)是體重,那麼漢堡包和可樂的攝入量都是引數。在這種情況下,將漢堡包和可樂都稱為解釋變數比稱為獨立引數要更加合理和準確。但是,如果研究的目標參數改為可樂,那麼問題的構造可以改變為:漢堡包是引數,而可樂是因變數。簡而言之,解釋變數是原因,回應變數是結果。 與解釋變數之間的非獨立關係(即依變關係)所不同的另一種關係是解釋變數之間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如果回應變數相對於第一個解釋變數的變化程度取決於第二個解釋變數的取值,那麼就稱這兩個解釋變數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反之,如果無論第二個解釋變數的取值如何,回應變數相對於第一個解釋變數的變化程度都是一樣的,那麼就稱這兩個解釋變數之間不存在相互作用。例如,某種化肥和某種添加劑都對農作物的產量有影響,而化肥和添加劑是互相獨立的解釋變數;當添加劑的用量是1千克時,將化肥的用量從10千克增加到20千克,導致農作物產量從1噸增加到1.2噸,即增加了0.2噸。然而,當添加劑的用量是2千克時,將化肥的用量仍然從10千克增加到20千克,卻導致農作物產量從1.1噸猛增到1.7噸,即增加了0.6噸。這時,化肥用量和添加劑用量就稱為具有相互作用。 研究這類參數之間依變關係的學科稱為試驗設計(Design of Experiments,簡稱DoE)。在試驗設計中,解釋變數被稱為因子(factor),而回應變數被簡單地稱為回應(response)。試驗設計包括單因子問題、多因子問題、單回應問題、多回應問題等。變數按照是否具有隨機性質分為確定性(deterministic)變數和概率性(probabilistic)變數。確定性因子的離散取值稱為水準值(level)。 如果因子與回應之間能夠用具有物理意義的數學關係來描述,就稱這種關係為物理模型,例如立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以高度。如果因子與回應之間的關係極為複雜,以至於不能用具有物理意義的數學模型來描述,那麼就需要採用資料擬合(又稱回歸)的方式建立某種關聯,例如顯式的多項式擬合模型或隱式的神經網路模型。多項式擬合模型稱為擬合器(emulator)或回應曲面模型(response…

以定義問題為導向的論文引言“五段論”寫法

撰寫過學術論文的人都知道,在論文的標題、摘要、引言、材料和方法、結果和討論、結論、參考文獻等部分中,引言(Introduction)通常是僅次於摘要的最難寫的部分,以至於很多作者感覺很難把握其寫作標準和元素結構。然而,引言往往是論文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因為它介紹研究工作的來龍去脈和邏輯思路。因此,引言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開場白,而是一個能夠讓論文大放光彩的關鍵部分。本文總結以定義問題為導向的論文引言“五段論”寫法,創立一種標準化學術寫作格式,便於廣大科研人員掌握。 引言相比於論文的其他部分之所以難寫,是因為其他部分能夠在科研專案具體計畫指導下將產生的資料及論據解釋和討論清楚就可以了;而引言則需要撰寫論文的研究背景、意義、重要性和貢獻度,內容範圍鬆散自由,寫作規範不明確,造成撰寫難度較大。因此,論文的作者通常將引言和摘要留到最後撰寫。 “問題”在英文中具有三個含義,分別是課題(topic)、缺陷(problem)、疑問(question)。定義問題的過程就是確定課題、指出缺陷和提出疑問及假說的過程。確定課題是為了限定研究工作和論文的範圍及標題。指出缺陷是為了論述研究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提出疑問是為了策劃論點和論據,以便滿足論文在原創性(創新性)、科學性(正確性)、完整性(深廣性)方面的要求。 期刊的編輯、審稿人和讀者通常會帶著以下五個問題閱讀和評審論文的引言: 這篇論文是否適合在該期刊發表?——定義的課題是否對路 這篇論文是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解決的問題是否有用 這篇論文是否具有創新性?——提出的問題是否新穎,是否有足夠多和足夠新的參考文獻支持對相關研究成果的總結 這篇論文是否具有科學性?——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合理 這篇論文是否具有完整性?——題目的研究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是否足夠深奧複雜 介紹引言撰寫方法的文章很多,提出的要素五花八門,令人無所適從。論文的作者要麼草率行事,將引言寫成幾句簡單的開場白,要麼生怕遺漏其中的一個要素,卻又不知各要素之間的寫作順序。實際上,引言的內容需要依序包括以下五個模組——即“五段論”: 研究的背景——指出本研究在領域中的位置,介紹問題(problem)的產生、該問題在過去和當前的研究進展;僅需引用與題目密切相關的文獻,無需寫成文獻綜述; 研究的理由——指出過去研究工作的缺陷和空白,介紹本研究的意義和重要性; 研究的目的——確定研究課題(topic),提出疑問(question)和假說(hypothesis),定義論文的論點範圍; 研究方法要點簡述——簡要總結論文在方法上的科學性或創新點,且文字上不與方法部分重複; 研究發現要點簡述——簡要總結論文在發現上的創新點、實用性和主要貢獻,且文字上不與結論部分重複。…

系統工程的學術圖表製作詳談

學術圖表是指論文或著作中的插圖和表格。插圖和表格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表格可以展示具體數值,而插圖利於展示資料趨勢。引用自己過去發表過的或別人已經發表的圖表,不僅需要獲得出版社的版權許可,而且必須注明出處。插圖分為數據圖和示意圖,各有其目的。資料圖則是理工科論文結果部分的主要展示手段,無論對於揭示新的科學發現還是展示新的科研方法,都具有關鍵性作用。因此,策劃資料圖在本質上就是規劃科研成果的在完整性(深廣性)方面的具體內容。本文論述科研成果的核心內容——資料圖的策劃方法。 能夠從資料圖上有效準確讀取資料的最大維度是二維,即一個由橫軸(x)和縱軸(y)圍成的平面。如果維度再多,就讀不准了。如果維度再少,則沒有充分利用人眼能夠準確讀取資料的全部空間潛力,即沒有將資料擺放到極致數量。零維是一個點。一維是一條線。二維是一個平面。三維圖(或稱立體圖)由於具有傾斜的透視效果,並不利於準確讀取資料。因此,人們通常將三維圖壓扁轉化為二維等值線圖,將原本屬於在立起來的第3根軸(z)上的數據投射到x-y二維平面上,用一圈圈的曲線表示z方向的等值資料。因此,資料圖的策劃目的就是如何使用x-y曲線圖和x-y-z等值線圖用滿二維平面所能發揮的表達潛力。 任何一個系統,都可以用“輸入-關聯-輸出”來表徵其科學內涵關係。學術論文的目的通常就是揭示輸入如何影響輸出,以及如何描述關聯。例如,對於發動機系統,輸入是燃料流量和環境溫度。輸出是功率和尾氣排放。關聯是發動機硬體或代表發動機硬體的性能計算模型。輸入參數稱為因數(factor)。輸出參數稱為回應(response)。因數通常用x1、x2、x3、…、xk表示,稱為k維因數,構成k維空間。因數中包括可控因數和雜訊因數(noise factor,即不可控因數)。回應通常用y1、y2、y3、…、ym表示,稱為m個回應。回應參數中包括優化目標和約束條件。 如果一個系統是穩態的,不隨時間變化,那麼這個系統的因數和回應就都是與時間無關的狀態參數。但是,很多系統都是具有動態變化的瞬態系統,即與時間有關的動力學系統。這時,時間(t)便成為一個獨特的因數,經常佔據資料圖的橫軸。這就導致在二維平面只能再放另外一個因數。這就是為什麼瞬態系統在資料表達方面非常困難的原因。 如果一個系統可以用確定性假設來描述,那麼它的因數就可以具有幾個離散的水準值。例如,發動機的燃料流量可以是10、20、30等。但是,如果一個系統必須用非確定性即概率性來描述,那麼它的因數就必須使用諸如正態分佈等概率分佈函數來表徵,例如某個參數的製造誤差或發動機的環境溫度變化規律。概率分佈用概率密度函數(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簡稱pdf)表徵,橫軸是參數取值,縱軸是pdf值,概率分佈曲線上的每一個點表徵該取值出現的機會大小。對於概率性資料,由於pdf值需要佔據一根坐標軸,這也導致在二維平面只能再放另外一個因數。這就是為什麼概率性系統在資料表達方面也非常困難的原因。 大多數的科研工作是穩態和確定性的,這意味著這些工作可以策劃將兩個因數放在二維平面。這時,有兩種作圖方式。第一種方式可以用Microsoft Excel作圖,將x1放在橫軸,將回應放在縱軸,做出一條曲線,此時x2必須固定某個取值。然後,將x2取3~5個水準值,分別做出3~5條曲線。這就是著名的“五線圖”。第二種方式需要用MATLAB作圖,將x1放在橫軸,將x2放在縱軸,將回應值標記在等值線上。這兩種作圖方式都稱為參變數掃值法(parametric sweeping)。它們的特點是將兩個變數像席捲掃描一樣囊括所有因數水準值的組合,這稱為全析因設計(full factorial design)。參變數掃值法對於應付一個或兩個因數是非常簡單、有效和準確的,而且可以從做出的資料圖中直接觀察和讀取最優值,即某個響應作為優化目標時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以及對應的一個或兩個因數的取值。 當因數數量超過兩個時,如果仍然使用參變數掃值法做全析因設計,不僅作圖表達會變得非常繁瑣,而且回應參數的計算量也隨著因數數量和因數水準值數量的增加而快速急劇增加,導致實際上無法執行全析因設計。這時,就需要使用部分析因設計(partial factorial…

影響科研工作重現性的五大因素

令學術界和工業界倍感困擾的一個問題是科研工作的不可重現性,使得大量已發表的科學發現淪為不可靠的、不可信的或虛假的結果。可重現性、可再現性或可複製性(reproducibility)、可重複性(repeatability)、可驗證性(verifiability)講的都是同一個意思。雖然有些學者去深究這幾個詞之間的細微區別,例如有人嚴格區分說重現性是在不同條件下複製,而重複性是在相同條件下複製,但是這種用詞之間的區別的現實意義不大。它們說的都是科研成果能夠被自己或他人複製重現的程度,具體包括資料或結論的可重複性。對於非概率性資料,如果使用相同的輸入條件和工作方法,資料應該能夠被重複出來。對於概率性資料,雖然資料無法原樣複製,但是結論應該能夠被重複出來。本文簡述重現性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規範措施。 眾所周知,科研工作的創新性是以科學發現、科研方法、技術產品中的任何一條出現新穎的創意為標誌。那麼,創新性必須展示穩定的、可以多次反復出現的、可以被驗證的(validated)結果,這樣才有研究的意義,例如某項生物醫學的細胞技術。這並不是說報告在大自然界或宇宙學領域觀測到的一過性的、不可重現的新的自然現象就沒有意義,這只是說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有意義的科研工作都不能是偶然的、不可重複的。科研工作的科學性(正確性)和完整性(深廣性)亦然,也必須能夠被重複驗證。 不可重現性問題產生的原因包括科研方法和學術道德兩個範疇。在科研方法中,科研工作種類包括理論推導、數值計算、實驗測試三大類。科研資料包括確定性資料和概率性資料兩大類。在科研工作過程中出現的任何不規範的做法和報告方式,都可能導致自己或他人無法重現科研結果,包括對一個公式的理論推導、對一個設計點的模擬計算、對一套臨床樣本資料的測試分析等。在學術道德中,數據造假是十大學術不端現象之一。資料造假是科研結果不可重現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這從不少期刊由於收到舉報而頻撤稿就可見一斑。 不可重現性問題為社會帶來巨大的學術成果誤導或資源浪費。從小處說,它是學術不嚴謹。從大處講,它是故意欺詐。例如,很多醫藥公司根據發表在著名期刊上的癌症研究論文開啟了昂貴的藥物研發項目,但是卻發現僅有10%的發表成果的結論是可以被重現的,導致90%的專案被迫取消,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影響科研工作重現性的五大因素包括: 學術不端中的資料造假; 科研工作過程的標準化管理和實施; 科研論著中的方法報告和披露; 同行評議糾錯; 同行監督舉報和鼓勵機制。 一、學術不端中的資料造假 與科研工作中的誠實性錯誤和疏忽不同,資料造假是具有惡意的故意欺騙行為。造假的動機和行為方式有很多種,包括明知故犯的選擇性發表,把並不具備代表性的偶然性資料挑選出來作為必然性資料予以宣稱發表,或“報喜不報憂”,以及篡改和編造資料,為了編造創新性來發表論文。 二、科研工作過程的標準化管理和實施 科研工作中重現性問題最大的原因來自工作執行階段的不規範和發表論文階段的不規範,導致自己和他人無法重現資料或結論。因此,學術界和工業界越來越強調標準化規範和資料品質控制的重要性,包括實驗測試要求具有一定的重複數量或樣本例數,使得均數逼真、標準差穩定,並使得樣本的統計量能夠代表總體的參數,使得統計推斷準確可靠等。另外,研究人員不能控制的雜訊變數(noise factor)和隨機化導致的假陽性等也都可能降低研究結論的重現性。各行各業的科研工作標準化流程方法、統計學規範方法和對複雜資料的分析方法均有所不同。在這方面的標準化研究或推動宣導的貢獻無疑是重要和令人關注的,因為重現性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令學術界和工業界高度擔憂而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另外,工作報告中的資料品質管理也是業界需要大力執行和完善的。…

學術論文中假說的寫法

學術論文的原創性由新發現、新方法、新技術中的任何一條所體現。對於新發現,通常涉及對現象的解釋。如果這個解釋不是透過嚴格的定理推導獲得的科學真理,那麼就需要提出某種推測性的假說(hypothesis),然後根據假說進行推理,匯出一些預言(prediction),並根據實驗或計算結果檢驗假說的預言,從而接受假說,或者否定假說。當系統化的規模較大的假說被驗證後,即可上升為理論或“相對的科學真理”。在科研基金申請和論文評審時,經常會審查提交的稿件是否具有足夠強大和足夠新穎的科學假說。那麼,很多論文作者可能會疑惑:究竟什麼是假說?假說包括哪些類型?假說在論文中出現在哪些部分?是否每篇論文都必須具有假說?假說的作用是什麼?如何建立假說?本文就這些問題予以解惑和總結。 一、假說的定義和特徵 假說(hypothesis)既不同於假設條件(assumption),也不同於預測或推論(prediction)。假說指經過科學研究後所提出的、沒有最後定論的、帶有假設性的、帶有證據的新見解。假說的規模可大可小。大的假說如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脹、大陸漂移、哥德巴赫猜想等,小的假說如發動機的雜訊與某個設計參數有關。假設條件是在推論某個事物時所做的假設或簡化,並不需要證據支援,例如,“假設某人今天不來出席”,那麼這個活動就需要取消;計算氣缸壓力時“假設氣體具有理想氣體的特徵”。預測或推論是從假說中推導出來的結論,即如果某個假說成立,那麼就預測會有某個事件發生;而這個事件可以用來判斷假說是否成立。 假說在特徵上具有不完備性,即需要經受長期的證明、修正或批判,才能演進為被廣泛接受的成熟理論或相對科學真理,尤其對於規模較大的系統化假說而言。因此,在學術論文中對於大規模假說求全責備,是不現實和不正確的過度挑剔。在涉及假說的創新性科研中,目的就是以優質多證的假說向真理逼近。當假說上升為理論後,仍然可能會遇到在科學進步過程中的質疑和挑戰,例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推翻了牛頓古典力學的很多內容。 假說具有逐漸改進的近似性或不準確性,即沒有人能夠一下子拿出確鑿的證據證明假說是真理。換言之,從方法學上看,如果從一開始發現的就是真理,那就不需要經過假說這個階段。例如,數學中的畢氏定理就是真理而非假說。畢氏定理指的是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畢氏定理是畢達哥拉斯首先發現的,他是最早論證這個定理的人。既然能夠直接從公理或定理論證,那就沒有必要提出假說——這是理論推導學科的特徵。 假說具有證據性,即沒有根據的猜測談不上是科學假說。例如,在出土一件考古文物後,有人根據證據和調查,引經據典,提出這件文物的主人和年代,這就是假說;而還有人則憑空猜測這件文物的輾轉經歷,這就屬於瞎猜和編故事,不是學術研究中的假說。 二、假說的類型和在論文中出現的位置 假說包括統計性假說和專業性假說。最著名的統計性假說是統計無效假說(null hypothesis)和備擇假說(alternative hypothesis)。統計無效假說是對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的零假說,通常針對隨機事件,其形式為:A與B無關;或A=B;或A<B。它的備擇假說的形式為:A與B有關;或A≠B;或A>B。針對統計性假說的工作是在一定概率水準上接受或拒絕零假說。 專業性假說是研究因數(引數)對回應(因變數)的影響關係。典型的提法是針對“為什麼A事件會發生”這種問題,提出“B是A發生的原因”這種假說,並在試驗中驗證,如果這個假說成立的話,將會看到什麼結果,從而能夠對假說進行證偽。因此,所涉科研過程包括三步:(1)提出疑問;(2)構造假說;(3)依靠假說的推論設計試驗來證偽和檢驗假說。前兩步發生在論文的引言中。第三步發生在論文的“材料和方法”及“結果和討論”這兩個部分。論文的結果和討論可以混在一起撰寫。在描述完結果後,討論部分需要闡述研究中出現的問題,與他人工作進行對比,論述假說或理論,指出結果的意義和解決問題的措施,簡述研究局限性和未來工作展望等。  假說還可以細分為前設假說和後證假說。前設假說是在非常有限的事實基礎上提出的,用以指導有關課題的設計和實施。後證假說則基於較多的事實依據對機理進行解釋。 三、雖然並非每篇論文都必須有假說,但是假說是理論水準的體現 如果科研工作是從一個數學定理推導出另一個定律,這種具有嚴格邏輯性的理論推導所產生的結果就是科學真理。那麼,就沒有必要採用假說的形式進行論述。假說是針對那些不能用嚴格邏輯推導出的內容而言,例如某個草原上斑馬種群數量週期性變化的原因。假說最常見於具有新發現的論文中,但有時也會出現在新方法或新技術的論文中。毋庸置疑,新發現的背後通常需要在機理上進行解釋,而這個解釋就是假說。低水準的假說可能會出現以偏概全的問題。高水準的假說會在論文的完整性(深廣性)上考慮得更加周全。對於新方法或新技術,也可以採用假說的形式對其機理或功效進行解釋。 假說通常是論文的主要論點之一。科研課題的原創性主要體現在其科學假說(並非表面現象)是否具有前無古人、現無他人的新說法。在論文中,假說的存在是理論水準的標誌。如果僅把討論停留在表面現象和資料趨勢的描述上,而未進行機理性的探討,論文的理論水準將會大打折扣。這是很多研究生論文的原創性水準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在科學史上由於忽視假說而流於表像從而錯失建立重大理論機會的例子比比皆是。這就是為什麼在基金申請和論文評審時人們非常看重科學假說的原因。當然,假說在論文中的存在並不以是否明確採用“假說(hypothesis)”這種文字作為標誌。在實質上進行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論探討的任何討論(discussion)都可以被看成是假說。…

制訂研究計畫的五大要訣

很多研究生甚至大學生都在撰寫學位論文時接受過科研方法訓練。當學生畢業後加入到研究院所或企業研發部門開展工作時,也經常面臨大大小小的科研任務或產品研發任務。制訂研究計畫是每個科研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無論人們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意識到,研究計畫其實總是存在的,無論是以正式的書面形式還是非正式的口頭形式,研究計畫總是存在於每個專案開始之前,並貫穿於整個專案的執行過程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好的研究計畫等於將論文成功地完成了一半,因為所有論點和論據都已經被深思熟慮地精心策劃好,只等待按照計畫產生資料並予以驗證。本文簡述制訂研究計畫的五大要訣:種類、目的、方法、時間規劃、結果預測。 一、研究計畫的種類 研究計畫的英文是research protocol或research plan。熟悉大企業產品研發工作流程的科研人員都知道,企業通常將各個部門按照職能劃分為分析、設計、測試三大類。這個原因是產品需要先經過分析計算,然後才能產生設計,最後被實驗驗證。因此,在企業內部的工作流程中,研究計畫通常是將工作分解為分析、設計、測試這三種更加具體的職能進行撰寫和管理,即分析計畫、設計計畫、測試計畫這些更加細分的計畫。然而,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工作中,以及在向科學基金會或企業申請經費支援時,研究計畫是不能按照工作職能細分的,而需要包括分析、設計、測試全部三個職能。因此,是否按照工作職能細分,是撰寫研究計畫的第一個注意事項。 企業產品研發中的分析工作的成果是分析報告。高校科研工作的成果通常是論文。技術報告和期刊論文有其規定的格式,本文不贅述。在產出這些成果之前,人們通常需要撰寫提交並用於指導後續具體工作的科研文檔包括以下兩種:研究提案(research proposal),研究計畫(research protocol或research plan)。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論證研究理由和經費的部分。研究提案用於申請科研經費,常見於高校教師和各單位向經費頒發機構申請科研經費,說服資助者批准立項,而且經常是應研究提案招標(Request for Proposal,簡稱RFP)而撰寫和提交。研究計畫通常不包括經費申請內容,在研究理由的論述上有時也可以弱化,而更加重視對操作方法和結果細節的策劃,通常用於提交上級審核批准,避免研究過程走錯方向、走彎路或達不到要求,也用於規範約束科研人員自己的研究內容範圍。研究提案和研究計畫的相同點是它們都是在執行專案時需要使用的工作計畫。 研究提案都是正式的文本,具有固定的格式。研究計畫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種。正式的研究計畫是書面的,具有固定的格式,通常用於在工作流程中提交上級或客戶審批和存檔。非正式的研究計畫見於會議記錄、白板手書拍照、個人草稿規劃記錄等形式。正規的單位或工作流程通常要求每個研究專案都必須具有正式的書面研究計畫,以便逐級審批和存檔查閱,維持研究計畫的嚴肅性,不可隨意修改。 正式的研究計畫需要在封面頁開列以下內容:研究主題、研究計畫編號、研究人員的姓名、單位、位址、聯繫方式、關鍵字。有些研究計畫要求具有摘要。 二、研究計畫中的目的 科研目的需要明確解決什麼問題,以及論述這個問題存在的原因和解決它的意義和重要性,陳述研究理由,並且匯出預測的論點,以便在方法一節匯出相應的論據策劃。在識別問題和預測論點的過程中,需要首先概述相關文獻。這些內容與撰寫論文的引言部分很相似。…

改進手稿的技巧之如何組織論文結構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您終於積累了一些研究成果,現在該著手撰寫期刊文章,與其他科研人員分享這些得來不易的成果。但是對一些強項不是寫作的研究人員來說,如何組織論文結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往往看著沉甸甸的科研成果,提起筆來想要組織論文結構卻無從下手。這篇文章為您總結了一些有用的如何組織論文結構的小貼士,説明您組織論文結構、整理好的想法並且著手寫下來,讓組織論文結構變得容易。 整理想法 開始寫作之前最重要的一項任務是把內容組織起來形成好的論文結構。一般在這個階段,您的資料已經經過編輯和分析,同時還可能有很多頁“筆記”,這些內容也必須用合適的方式組織起來,構成完整的論文結構。幸運的是,電子筆記的廣泛使用使得整理筆記和組織論文結構比過去使用手寫筆記容易得多。假設這些任務都已經完成了,那下一步該做什麼來完善論文結構呢? 建議您在組織論文結構時先看看已經編輯了什麼資料,再問自己想要向讀者傳達什麼?研究成果中最重要的資訊是什麼?研究結果將如何影響他人?是否需要開展更多研究?這些都是組織論文結構的重要步驟。 寫下這些問題的答案並將它們放在寫作時可以看到的地方,這將説明您在組織論文結構時專注於寫作目標。 以清晰為目標 論文結構應清楚簡明,才能讓論文應盡可能清晰地呈現研究成果。您希望讀者通過清晰的論文結構瞭解您的研究,不希望讀者因為論文的技術性太強而放棄閱讀。 另外請記住,您發表的研究在全世界範圍都可以被訪問到,這意味著不同語言背景的人都可能會閱讀您的文章。語言障礙可能會存在,因此保證論文結構的清楚以及論文的表達清晰很重要。在組織論文結構時請記住以下幾點: 論文結構要清晰:明確定義術語,避免無關資訊。 論文結構要簡單:保持句子結構簡單直接。 論文結構要準確:準確地呈現所有資料。 例如,看看以下句子: “Chemical x had…

撰寫研究論文標題的重要技巧

我們自己在做文獻調研的時候會發現,有趣的論文標題更容易吸引注意力。反之那些論文標題無趣的文章,即使內容很好也容易被忽略,這表明了在撰寫論文的時候,取一個好的論文標題是多麼重要。 為什麼論文標題這麼重要? 在討論如何撰寫一個好的研究論文標題之前,我們先看一個例子,它告訴我們為什麼好的研究論文應該有一個強有力的論文標題。 想像一下,您正在研究冥想和護理,想知道是否有研究表明冥想可以幫助護理人員成為更好的溝通者。使用關鍵字“護理(nursing)”、“交流(communication)”和“冥想(meditation)”進行論文標題搜索,您會得到下面的這些論文標題: 關於冥想對護理行業的好處的定量調查 為什麼正念護士是最好的溝通者 冥想大師 護士日常工作分析:關於冥想如何提高護士績效的定量報告 以上這四個論文標題描述了非常相似的研究,或者說是同一個研究的論文標題!但您也可以感受到這些論文標題給人的不同印象。 論文標題1描述了研究的主題和方法,但不是特別吸引人。 論文標題2部分描述了該主題,但沒有提供有關研究方法的任何資訊,這個論文標題可能只是一個描述理論或觀點文章。 論文標題 3相當隨意,根本沒有提供有關該文章的任何資訊。 論文標題4以一個吸引人的主標題開頭,然後是一個副標題,提供有關研究內容和方法的資訊。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論文標題4已經具備了一個好的論文標題的所有特徵。…

常見的學術寫作格式及其在參考文獻著錄上的範例

研究人員經常需要向不同的期刊和出版社提交論文和著作的稿件,那麼就會涉及學術寫作的格式規定問題,包括文體和標題層級等格式,以及參考文獻的引用和著錄格式。各種專業學會或出版社制訂的寫作格式指南短則幾十頁,長則幾百頁,包括極為詳細瑣碎的寫作規定。研究人員通常不會花大量時間去通讀這些格式指南。但是,需要瞭解各種寫作格式之間的主要區別,並按照範文格式撰寫,這樣一般能夠滿足寫作要求。本文簡介各種常見的學術寫作格式。 一、學術寫作的通用格式 學術寫作有些常見的格式規定,例如:單列排版格式,Times New Roman字體,12號字,上下左右頁邊距1英寸,每段開頭右縮0.5英寸,文本向左對齊,句號後面空1格,正文使用雙倍行距,在標題、小標題、摘要、圖表注釋、表格、引文、參考文獻中使用單倍間距,頁碼置於每頁的右上角。 二、參考文獻的兩類著錄方式 參考文獻的著錄方式通常包括兩類:作者-順序編碼制(溫哥華格式),作者-年份制(哈佛格式)。在作者-順序編碼制中,文末的參考文獻按照在正文中出現的順序編號,在正文中使用阿拉伯數字上角標編號的方式引用參考文獻,有時需要用方括號括起數位。在作者-年份制中,文末的參考文獻按照作者的姓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在正文中用圓括號括起作者的姓和年份的方式引用參考文獻。在各種不同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中,需要特別注意著錄項的順序、作者的姓名拼寫方式、論著標題中每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的大小寫形式、標題和期刊名稱是否使用斜體、標點符號的使用等。另外,在引用參考文獻時常見的一個詞是“ibid”,來自拉丁文“ibidem”,意為“in the same place”,即相同的出處。 三、常見的學術寫作格式及其適用領域 APA格式,英文名稱為The Publication Manual of…

如何在論文中使用強有力的三大論據支持論點?

學術論文的本質在於使用論據支持論點。這也是很多科研人員在論文寫作技巧上感到最為困難的地方之一。學術論文是議論文的一種,但是不同於普通的議論文。大概每個人都記得在中學時代撰寫記敘文和議論文的大量練習。普通的議論文大多針對某個文科話題展開論述,論證一個觀點,而且在文章結構上沒有特別嚴格的格式要求,通常包括背景、論點、理由、結論這幾部分。學術論文與普通議論文和立場文件論文的區別在於兩個方面。首先,學術論文包括大量理工科論文,其寫法和論據的使用方式與文科論文非常不同。另外,學術論文在格式上比普通議論文嚴格得多,無論是學位論文還是期刊論文,甚至大學的課程作業小論文,通常都需要遵循固定的結構格式。本文論述如何在學術論文中使用強有力的三大論據支持論點,尤其是完整性論據的作用。 從學科劃分的角度來看,按照SCI期刊分類的觀點,大體包括以下十幾個大類學科:醫學,生物,農林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工程技術,數學,物理,天文學,地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與理工科的論據形式非常不同。前者多採用考證和邏輯論述,後者多採用資料和圖表證明。 學術論文的核心三要素是原創性、科學性、完整性。它們構成了論文的三大論據類型。原創性就是創新性,體現在新發現、新方法、新技術上。科學性就是正確性,體現在基於目前人類的認知水準在邏輯推理上的對錯。正確性在人類進步的歷史上是相對的,即過去被認為是正確的理論,將來可能變成錯誤的理論,反之亦然。完整性就是深廣性,體現在所論證的內容在參數關係或元素間相互作用上究竟是一個孤立的個別現象,還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廣泛現象。 原創性和完整性代表科研工作的意義和水準。實際上,完整性是原創性和科學性的基礎,因為從完整性分析上能夠識別原創性貢獻,而且深度和廣度代表正確性的一部分,即以偏概全是錯誤的。既原創又完整的成果,意義最為重大。原創但不完整的成果,具有發表的價值,但是需要後人加以完善。完整但非原創的成果,通常屬於綜述,也具有發表的價值,便於同行學習。既非原創又不完整的成果,沒有發表的價值,這種科研工作需要按照科學方法回爐重做,才能合格。 除了語言和格式問題之外,原創性、科學性、完整性是論文審稿專家用來評判論文品質的主要標準。因此,論點和論據必須圍繞這三個方面構造和展開。簡而言之,就是需要論證所提出的觀點為什麼是新穎而重要的,為什麼是正確的,以及為什麼在深度和廣度上是完整的。如果能夠使用強有力的論據令人無懈可擊地說清楚這三個問題,就是成功的論文。 這三個問題並非需要在論文中設立三節分別論述。實際上,它們是穿插在論文的各部分中。學術論文具有固定的格式,通常包括摘要、引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結論這六個核心部分。其中,摘要基本就是後五個部分的高度濃縮提煉。論點需要在摘要、引言和結論中提出。論據需要分佈在引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這四個部分中。關於原創性的意義,通常在引言中介紹完問題的背景後予以論述。關於科學性的論據,需要出現在材料和方法、結果(包括公式推導和資料)中。 關於完整性的論據,需要出現在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中,具體體現在論文的各級小標題和圖表的資料構造中。完整性泛指深度和廣度,每個學科和課題根據元素劃分均有不同的具體定義。對於一個課題或論點,可以根據系統工程的觀點對其深度和廣度的內涵予以定義。例如,在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如果想論證某種噴氣式發動機是否具有優良的效益,需要根據四大元素加以論證,包括產品實體、產品屬性、工作職能、產品用途。在產品實體這個元素中,包括發動機系統、空氣子系統、燃燒子系統、冷卻子系統、潤滑油子系統、噴嘴、燃燒室等系統、子系統和部件。在產品屬性這個元素中,包括性能、耐久性、封裝性、成本四個屬性,而且性能、耐久性和封裝性構成產品的品質,而品質延伸到用戶使用時間域上即變成可靠性。在工作職能這個元素中,包括分析(例如模擬計算)、設計和測試,而在分析和測試之間存在誤差和矛盾,需要協調統一。在產品用途這個元素中,包括遠航程和近航程等多種不同需求。另外,在元素之間具有相互作用,例如在性能和耐久性之間存在權衡折中,在分析(或測試)工作中需要劃分為系統分析(或測試)和部件分析(或測試)。如果想完整論證發動機是否具有優良的效益,需要綜合考慮上述各種元素。所謂研究的深度就是指在一個元素或子元素內部(例如性能)將各種參數之間的依變關係研究得多麼深入。所謂研究的廣度就是指在元素或子元素之間將權衡折中等相互作用研究得多麼廣泛。顯而易見,深度和廣度在科研工作中都是必需的。至於說一篇論文在深度和廣度的完整性上需要走得多遠,作者有權給出明確的界定和理由。由於一篇論文不可能包括完整性方面的所有內容,因此論文的完整性是相對的。重要的是需要在論文中勾勒清楚所涉課題的完整性輪廓,並指出自己的工作處於哪個位置及做出了什麼貢獻。 綜上所述,需要在引言中提出論點,在結論中總結論點,在結果和討論中按照邏輯推理順序給出理由和證據,並且避免在段與段之間以及上下句之間出現邏輯斷裂和重複囉嗦。在學術論文的三大論據的安置上,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將原創性的論據無重複地佈置在引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這四部分中。 將科學性的論據無重複地佈置在材料和方法、結果這兩部分中。 將完整性的論據根據系統工程的元素分類方法佈置在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這三部分中,覆蓋深度和廣度。

如何有效提高學術寫作能力?

發表論文是研究人員在學術生涯中繞不過去的難題。由於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年度業績考核上的嚴格要求,研究人員面對越來越大的寫作壓力和發表壓力。發表科研成果需要具備兩方面能力,即做出原創性、科學性和完整性成果的專業能力,以及撰寫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我們經常評論某些同事和作者是否有水準,這個水準就體現在這兩方面。 這兩方面的能力在創建學術地位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而且,卓越的寫作能力能夠彌補專業能力的不足。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把看似不能發表的科研成果整理成為一篇出色而有價值的學術論文的原因。注意,這裡用的詞是“整理”,而非“包裝”,因為學術價值都是通過挖掘提煉才能產生的,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化腐朽為神奇”或“妙筆生花”的說法。基於強大邏輯推理能力的寫作能力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學術能力之一。因此,研究人員需要高度重視寫作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論點提煉和邏輯陳述能力。這種能力與其說是一種專業能力,不如說是一種寫作能力,因為論點最終要落在論文裡面。本文從剖析三大學術寫作問題入手,指出有效提高學術寫作能力的方法。 學術寫作不同於小說、散文、演講詞、商務書信等其他文體。學術寫作本質上屬於議論文,圍繞論點展開,在文學辭藻的運用上沒有很高的文采要求,無需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要求語言嚴謹平實,例如使用平鋪直敘的短句子。學術寫作(包括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的最核心要求是結構完整、邏輯清晰、文法正確。結構完整是指具有某種固定格式和規定的部分,缺一不可,通常必須包括標題、短標題、作者名單和單位、摘要、關鍵字、引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結論、致謝、經費聲明、利益衝突聲明、作者貢獻聲明、參考文獻、附錄。很多作者只知道上述16個部分中的幾個,而對全部格式要求瞭解不足,造成投稿失敗。所謂邏輯清晰是具有明確的論點,並且在段落之間和句子之間具有邏輯或因果關係,服從於論證論點這一中心目的。所謂文法正確是指在標點符號、拼寫、用詞、格式等廣義的語言問題方面準確無誤。簡而言之,學術寫作與其他類型的寫作的共同特點是均需清晰流暢地表達思想,不同點是學術寫作還必須遵守格式化議論文的完整結構要求。 一、學術寫作能力中的結構完整 相比於邏輯清晰和文法正確這兩方面問題,解決結構完整的問題相對簡單。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論文,論文作者都可以構建標準化寫作範本,形成上述16個部分的完整框架和格式化標準化語言,尤其對於比較簡短的聲明部分的寫法。具體寫法可以參見各期刊的投稿指南。 二、學術寫作能力中的邏輯清晰 大多數論文在寫作方面的主要問題是邏輯斷裂和重複囉嗦。邏輯斷裂是指各段落之間沒有邏輯關聯,或者上下句子之間沒有因果關係,導致讀者看不懂推理過程。重複囉嗦是指說過的論據或論點反復地說,造成重複論證。出現在邏輯上少說或多說的原因是作者沒有採用自頂向下的系統工程式寫作方式,即沒有做到從核心內容開始層層擴展。 系統工程是廣泛適用於各個領域的通用科學原則。其核心思維方式就是提倡元素分類的清晰性、邏輯的關聯性、組織的完整性,達成在廣度和深度這兩方面的覆蓋。系統工程用於發動機產品研發的例子是先在研發初期自頂向下地產生系統設計指標,指導各專業開動從部件到系統的分析、設計、測試等工作,最後自下向上地彙集驗證資料,滿足系統設計指標的要求。 寫論文也是類似的道理。在科研專案的初期,需要自頂向下地構造論點和論據。然後,針對每條論據給出詳細資料和論述,整個過程像一個金字塔。有人說做科研的時候不知道論點是什麼,只能摸索著尋找論點。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任何科研工作都應當是有計劃和預期目標的。如果科研工作只依靠局部視角進行探索,缺乏系統設計,效率會比較低。高品質的科研工作通常是先通過頂層設計進行策劃,然後通過底層資料予以驗證。 撰寫論文時產生邏輯問題的原因是作者淹沒于金字塔底部的研究成果,既沒有高屋建瓴地從頂部向下以系統設計的方法統籌論文的論點,也沒有從底部向上以系統集成的方法歸納論文的論點。因此,採用系統設計方法撰寫論文,能夠避免在論點之間發生分類不清、邏輯混亂、邏輯缺失、重複囉嗦等寫作問題。另外,將這種先寫論點、標題再寫段落框架的方法用在句子層面的寫作中,能夠有效避免句子之間出現邏輯斷裂和連貫銜接的問題。 三、學術寫作能力中的文法正確 這裡所說的文法問題通指所有與文法、拼寫、用詞、格式等有關的語言問題。很多中文論文的語言問題是標點符號不規範,尤其是在該用分號或句號的地方大量誤用逗號,以及在修辭方面用字不當。另外,數位、單位和圖表都是容易出錯的地方。這些問題只能依靠嚴格執行期刊投稿規定和科技寫作標準來解決,提高作者的嚴謹素質。對於中文是母語的研究人員來講,撰寫英文論文更是一個巨大挑戰。使用“翻四校潤”法能夠有效解決英文寫作問題。 *英文文法問題就交給英論閣博士碩士學科專家,2000+名母語編輯、平均19.4年經驗,為您的SCI發表之路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