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成果

學術海報的目的和設計要點

提到海報,很多人會聯想到單位或團體在向大眾公佈有關文化、藝術、體育、報告會、展覽會等活動資訊時所使用的告示性應用文書,以及海報上引人注目的巨幅圖片和演出時間地點等小行文字資訊的格式。學術海報與非學術海報究竟有哪些區別?學術海報具有哪些作用?應當如何設計符合內容和格式要求的學術海報?本文為您解惑這些問題。 海報這一名稱,最早起源於上海舊時的戲劇界,英文名稱是poster。那時人們常把職業性的戲劇表演界稱為“海”,故而將公佈戲劇演出資訊的宣傳告示稱為“海報”。“Poster”的中文翻譯除了海報外,還有壁報、牆貼等。學術海報是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宣傳學術研究內容的海報;而相對於壁報而言,學術海報是被人們廣為接受的一種稱謂。 各種海報的共同特點是具有視覺衝擊力,這也是海報區別於論文、文字壁報等文字性內容的基本區別。海報在內容設計上包括誘導性宣傳部分和實質說明部分。誘導性宣傳部分是指海報所宣傳的文體活動或學術內容中對人們有吸引力、鼓動性的部分。實質說明部分是指海報所宣傳的活動時間、地點、主辦單位或科研內容等資訊。非學術性海報(例如演出或球賽的海報)往往在誘導性宣傳鼓動部分上採用圖片形式或具有文學感染力的文字以自由格式發揮並予以突出,而學術海報則傾向於採用“引言、方法、結果、結論”等固定板塊格式對誘導性宣傳鼓動部分予以弱化,而更加強調實質說明部分。例如,戲劇座談會海報可以在配圖上用文字將劇碼演出情形形容為“場場火爆,反應熱烈”,將劇碼內容形容為“讓人歎為觀止、過目不忘的燈光和風情獨特的服飾”,將觀看者的反響描寫為“掀起了欣賞越劇藝術的高潮”,將擬座談內容描述為“越劇精髓”、“創作演出甘苦”等。這些字眼無疑與巨幅圖片一樣具有獨特的視覺衝擊力,對觀眾必然產生吸引力、刺激性和鼓動性,海報也會因之而效果顯著。相比之下,學術海報在文字上當然不能使用這些文藝性的宣傳鼓動詞彙,而必須採用嚴肅和嚴謹的文字來突出和強調某項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學術海報類似於期刊論文中的圖文摘要(graphical abstract),但有所不同。主要不同點是圖文摘要沒有標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資助來源、單位標誌(logo)、主要參考文獻、主要聯繫方式等內容,而只有研究目的、背景、方法、結果(圖表展示)、討論、結論,甚至可以更少而精簡到只有一幅圖片。學術海報是圖文摘要的擴展版。 眾所周知,文字摘要是濃縮了論文的引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結論這幾個部分的一個匯總段落。圖文摘要則是用一張圖片(可以由幾張分圖或表格組成)將文字摘要更高效地表達出來的視覺化形式,可以包括少量關鍵文字(例如工作的意義和結論或對圖片的簡要解釋)。學術海報則需要囊括論文的引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結論這幾個部分,而且需要以圖表為主。學術海報比圖文摘要在內容上更加具體,在分塊格式佈局上更加清晰。這種區別源自兩者不同的讀者需求。圖文摘要的讀者能夠看到摘要後面的論文全文,因此圖文摘要就不需要設計得非常詳細,只要能夠吸引讀者去閱讀全文即可。學術海報的觀眾看不到論文的全文,而只能依靠海報的作者現場講解來瞭解工作內容,那麼這就需要學術海報設計得比較詳細,便於作者在5分鐘之內講解完,而且能夠吸引觀眾開啟對話和交流。實際上,在目前的學術交流手段中,人們總是鼓勵在發表論文後還撰寫一份PowerPoint格式的演講稿,並配以一頁圖文摘要和學術海報,甚至一段學術視頻,這樣才是一套比較完整的學術交流材料。 學術海報的產生主要是由於學術會議時間的限制。因為不可能將所有參會人員都安排去做口頭報告,會議組織者只能將一部分論文安排為學術海報出場。這種學術海報通常被認為不如口頭報告的論文重要,而且負責站在學術海報旁邊進行演講和回答問題的人通常是學生而非教授。這是關於學術海報的一個認知誤區。實際上,如上所述,期刊論文和會議宣讀論文都需要配備一份圖文摘要和學術海報,才能稱得上是一套比較完整的學術交流材料。相比於會議宣讀論文是使用PowerPoint進行演講,學術海報則是使用一頁圖文並茂的巨幅內容進行“圖文摘要式”演講。因此,學術海報的第一個作用是將論文的文字摘要視覺化,並將圖文摘要演講化和充分化(即在格式和內容模組上須適合現場演講的需求)。學術海報的第二個作用是將PowerPoint演講稿濃縮化,因此不僅適合快速濃縮的學術交流,而且適合資訊素養培訓,即可以要求學生和科研人員撰寫學術海報來總結課程學習內容或專題研究內容。教學實踐表明,學生自選主題製作海報,類比學術會議創設海報展示情境,以小組形式開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等評價模式,相對於只注重知識記憶的考試,更有助於能力的提高。 學術海報在格式上包括標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資助來源、單位標誌(logo)、研究目的、背景、方法、結果(圖表展示)、討論、結論、主要參考文獻、主要聯繫方式等內容,按照內容模組將版面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劃分為幾個板塊。標題字型大小大小須保證在3公尺遠處能看清文字。整個海報的主體內容應當保證在1公尺外能被清晰閱讀。應當使用帶專案符號的清單格式和短句子分行撰寫文字內容,便於讀者快速抓取要點。應當使用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結論或展望來結束學術海報。不要試圖在學術海報中囊括所有重要的圖表,因為學術海報的目的不是為了詳盡展示和解釋所有細節,而只是為了開啟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對話和交流。

教學研究外,別忽略了這些學術影響力

學術素養教育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側重於從基本素質角度塑造合格的學術人才,使他們能夠獲得完整的專業化訓練,激發專業熱情,具有科技倫理、職業道德和學術道德,具有嫺熟的學術寫作、英文科技寫作和翻譯的技能,能夠熟練地向英文期刊和中文期刊投稿並進行學術彙報和交流,通曉研究方法論,熟練掌握研究方法和專案管理方法,具有敏銳的研究意識和文獻檢索及引用能力,能夠快速熟練地大規模處理資料和策劃製作學術圖表,有能力撰寫科研經費申請並獲得經費支持,並有能力對自己和他人正確做出學術能力評價。在這些基本素質之上,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高階能力,尤其對於高層次人才的發展來講更為重要,那就是學術社交影響力。這個能力是指通過個人的努力來影響單位、社團、國家的決策和行為,對社會做出積極有益的高層次貢獻。 學術社交影響力是領導人才必須具備的高階能力,但它並不是一項高不可攀的能力。所有人只要用心和努力,都能形成一定的學術社交影響力。這個能力概念的提出,為人才發展從社會影響力方面強化了培養意識,指明了培養方向,使得人才的貢獻視角不再僅局限於學術知識和專業技能,而是擴大到承擔起積極引領社會發展的責任。它具體包括以下九項能力: 參加領英(LinkedIn)、學會和開展學術社交的能力; 發表論著之外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在單位內部和外部說服他人並實現想法的影響力; 開展團隊工作和建立學術流派的能力; 參與和組織學術會議和學術界活動的能力; 擔任義務審稿人、期刊編委和客座主編的社會學術能力; 倡議和組織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能力; 在學術委員會任職和施加學術影響力的能力; 在政府諮詢機構任職和對國家政策施加社會影響力的能力。 一、參加領英(LinkedIn)、學會和開展學術社交的能力 一般來講,除了大學教師在學校網站公佈自己的電子信箱和電話號碼外,其餘各種科研院所和企業單位的專業人士不一定會在本單位的網站公開聯繫方式。領英(LinkedIn)就是為了解決這種聯繫需求而誕生的社交媒體,是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在領英上能夠快速建立人脈網路,便於找工作、開展合作和與素不相識的職業人士自然地建立聯繫。另外,很多專業人士都參加職業社團,例如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等,便於發表論文、參加學術會議、參加社團的組織工作、擔任學會或協會的社會職務等。加入上述這些專業社交團體、建立連絡人脈並開展義務組織活動,是施加學術社交影響力的最基本環節。 二、發表論著之外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有些科研人員的論文或專著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體現在發表論著的期刊或出版社的檔次比較高,影響因子高,被他人引用的次數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自己的學術思想就會自然而然地被別人在專業內外去宣導、弘揚和推廣。要想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成就一番事業,需要自己動手提議和開展一些社會學術活動,例如組織學術講座、開辦行業培訓班、在大學裡開設課程。這些社會活動都需要依靠聯繫相關人員、單位或行業社團才能開展得起來。…

大學學位論文的寫作方法

大學學位是高等教育的第一個階段,也是為後續研究生教育或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重要階段。由於大學學位論文不涉及很強的原創性要求,雖然網路上有不少介紹大學學位論文寫法的文章,討論這個問題的書籍並不太多。對於大學生和指導大學生畢業論文的教師來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本文針對大學學位論文的內容和格式要求進行簡要介紹。 大學學位論文的品質要求體現在指導教師和評閱教師的評閱意見書中,具體針對開題報告、設計或研究內容、外文資料和譯文、工作量、工作態度、設計或論文品質、創新性、應用性、論文寫作、文本規範、存在的不足、綜合評價等方面給出評閱意見。在論文答辯委員會的評審分數中,各校對各部分所占比例的規定有所不同。例如,有些高校規定開題報告占5%,指導教師評分占25%,評閱教師評分占20%,答辯委員會評分占50%,論文總成績合計滿分比例為100%。 大學學位論文或畢業設計的類型分為設計類、論文類、軟體類。在設計類中,學生必須獨立完成一定數量的設計圖,撰寫一篇大約15000字以上的設計說明書,而且工程設計類圖紙折合成零號圖紙不能少於3張。在論文類中,學生必須獨立完成一項研究或實驗,撰寫一篇大約15000字以上的論文。在軟體類中,學生必須獨立完成一個軟體或一個較大的軟體模組的設計,並撰寫一篇大約15000字以上的設計說明書。 大學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存檔資料包括任務書、開題報告、畢業論文(設計)、外文資料、中文譯文、過程指導記錄表、中期檢查記錄表、指導教師評閱書、評閱教師評閱書、答辯記錄書,以及圖紙、實驗報告、計算程式或軟體等。 大學畢業論文的任務書包括選題依據(包括工作基礎、研究條件、應用環境、工作目的)、參考文獻、研究內容和指標要求。開題報告要求不少於大約2000字,內容包括課題的來源及意義、國內外發展狀況、研究目的、內容、方法、計算或實驗條件、可行性分析、進度安排、主要參考文獻等。 大學畢業論文在內容結構上包括封面、獨創性聲明、中英文摘要及關鍵字、目錄、正文、參考文獻、附錄、致謝。論文應當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對同行專業人員已熟知的常識性內容,儘量減少敘述;對非公知性術語,需解釋清楚。中文摘要一般為300~400字,簡要介紹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關鍵字一般為3~8個。目錄應列至第三級標題,即包含章標題(一級標題,形如1)、節標題(二級標題,形如1.1)、子節標題(三級標題,形如1.1.1)。正文包括背景、目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理論分析、計算方法、實驗裝置、測試方法、結果分析與討論、結論、意義和展望等。在正文中,如果有個別名詞或情況需要解釋時,可使用註腳添加注釋說明,即在文中使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和上標註腳的模式。參考文獻只應列出作者直接閱讀過且在正文中被引用過的文獻資料,而本專業的教科書一般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一般不應少於15篇,並妥當開列和引用。參考文獻可以採用順序編碼制,也可以採用著者-出版年制,但全文必須統一。附錄包括正文中不便列出的冗長公式推導、符號和縮略語說明、計算程式碼等。 成功撰寫大學學位論文離不開在大學學習期間的論文寫作訓練或學術素養教育。很多大學(尤其是國外的大學)的大學課程要求學生撰寫課程論文(essay或term paper),使得課程的學習過程也融入了學術寫作訓練。有些學校在大學第一、二學年開設寫作介紹和寫作實踐之類的課程,並在第三、四學年開設專業寫作課程,進行開題、撰寫、修改專業期刊論文等訓練。國內很多學校是在研究生階段開設專業期刊論文的寫作訓練課程。大學學位論文雖然不要求具備很高的原創性,但是作為學術論文的一種,同樣需要具備創新性、科學性、完整性,並且需要得到正規學術寫作訓練課程的支持。  

還在刷YouTube視頻?不如自己試試拍個視頻摘要

現今世界,人們獲得資訊的管道越來越豐富,視頻更是大勢所趨,而這一浪潮也席捲至科學界。以視頻的方式呈現你的科研成果可以釋放無數的創意和靈感,也為科學界孕育著新的可能,“視頻摘要”也因此逐漸在學術界興起。 即便你是第一次聽到“視頻摘要”這一概念,是不是也感覺心潮澎湃、靈感迸發,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將視頻摘要應用到你的科研成果展示上了。視頻摘要與傳統文字摘要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在保持簡潔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呈現出你的研究亮點,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視頻摘要時長大約5分鐘,作者可以解釋自己的研究、貢獻以及重要性。短短幾百字的文字摘要能涵蓋的資訊很有限,視頻摘要則可以採取多種形式來展示豐富內容。例如展示你的實驗設備和實驗過程,分享你的模擬成果等。雖然視頻摘要也要遵守期刊的版權要求,但有的期刊會允許作者將視頻分享至其他視頻平台,所以你的文章讀者群說不定會因此翻倍增長。 現在越來越多的出版社支援視頻摘要,這其中包括Elsevier以及Taylor & Francis。 視頻摘要提交後需要評審人員從技術及內容方面進行評估。技術上包括聲音品質、背景、光線、時長等,內容方面則包括清楚的簡介和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及結果分析、限制條件。 視頻摘要的形式多種多樣,下面簡單介紹其中的五種。 第一種:白板演示 你是不是曾經在課堂上或在家裡一遍遍地在黑板上、白板上、作業本上甚至餐巾紙上畫出圖示,興致勃勃地大談你的研究所得。白板演示也是同樣的,透過畫示意圖再搭配上你的旁白講解,可以輕鬆讓讀者知道你到底在研究些什麼。對於那些條理清楚、表達能力強的研究人員,這種方式再合適不過了。 第二種:白板動畫 所謂白板動畫指的是將各種各樣的專門製作的插圖應用到視頻摘要中,而不再單靠你自己手動繪製圖示,這樣的視頻內容會更豐富生動。這種形式的視頻摘要製作成本不高,畢竟只是一些簡單的插圖,只要能夠把你的研究清楚有條理地展示出來就夠了,無需過於複雜。 第三種:動態圖像 顧名思義,這種形式的視頻摘要可以加入動態圖像了,相較於第二種,可以更加靈活,給予你更多的創作自由。 第四種:PPT展示 對於PPT,你肯定無比熟悉了。在製作視頻摘要時,除了PPT需要做得簡單清楚外,還要保證你的聲音足夠清晰,所以儘量找個安靜的地方錄製吧。…

學術研討會必備攻略

研討會是相關領域學者集合在特定主題之下,為發表、討論成果召開的學術會議。規模有大有小,會安排專題演講、研究報告、以及社交活動等。研討會的選擇非常重要,必需謹慎。找到適合自己的研討會後,更得好好計畫,把握參會過程的種種機會。 學術研討會,讓您受益無窮 參加研討會的好處很多: 借機整理自己的研究,並鍛鍊演說、應變能力 與同行互相切磋,找到更好的實驗方法 吸收新知,了解領域中最前線的技術 學術交流,掌握機會建立合作關係 研討會中,要如何有效利用機會?以下供參考: 研討會攻略 事前計畫,也順應變化 先看好哪些演講、活動、講者是對自己有幫助的,目的清晰地去參加學術會議,才能充分利用寶貴時間。同時,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要隨時見機行事,比如在中場與另一名研究員聊開了,或許這個交流機會比聽演講更難得;若長途旅行也得衡量自身情況,有時候休息才是最佳的時間利用。 反覆練習,舉一反三 事先準備是必需的。您的演講得排練不說,也請想好能怎麼簡短地在社交場合解釋自己的研究才能引起他人興趣。如何應對別人有可能提的問題,有準備才能無往不利。 交流、交友,都是合作機會 學術會議中,會內會外請真誠地發問、回饋建議、交談、建立關係。要注意,再輕鬆的場合還是要保持專業合宜的行止。說不定您會從閒談中開展未來的學術合作機會。…

微信發文≅學術成果,學術網紅不只是網紅

隨著滑手機式的閱讀習慣養成,微信作為社群媒體具有成熟的市場以及數以億計的使用者。光是2017年,微信就有1742.5億人民幣的訊息消費,佔2016中國訊息消費總規模的4.54%。《2018微信資料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9月,微信的月活躍用戶就已超過10億。世界上雖然有超過60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以英語為常用語言的總人口也不過10億。微信不只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華語訊息傳播平台之一,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之一。2017 年微信海外版WeChat在全球大約有 1 億用戶,台灣活躍用戶約有580萬人。 不僅中國教育及研究機構都註冊了微信公眾號,許多學術期刊也開始和信公眾平台合作,使用新媒體形式擴大影響力。研究發現,有132種中國科學院期刊開通了微信公眾平台,占全部統計內期刊的40%,且數字還在成長。據統計,截至2018年5月2日,553 種CSSCI期刊中,開通微信公眾平台並通過認證的期刊共計227 家,這些微信公眾平台推送的訊包括各類學術論文、專訪、書評、會議綜述及紀要、期刊目錄及徵訊、會議通知、招生和徵才信息等。重點是,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在微信平台上運行的App)還能做到各種交流互動、新聞推送及稿件狀態查詢,比起一般網站留言加上電郵等非即時互動,微信公眾號展現出凝聚社群的強大潛力。 2017年9月15日,浙江大學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消息,優秀網路文化成果也可以認定為學術成果,甚至有可能等同於中國國內一級學術期刊發表。此一消息震撼了學術界,掀起了許多討論。冷冰冰的研究成果能夠達到上萬甚至是10萬的推文數談何容易,倘若真能在學術社群中觸及10萬讀者,當然具備高度話題性乃至影響力。此外,微信作為漢語世界最普及的交流平台,學術發表的微信推文數是否可作為影響力評比的量化標準之一,應當得到學術界的正視。 撇開官方承認的學術成果不談,其實無論您是研究生等級的新人,還是教授等級的老手,都能走入一般群眾,推廣學術的討論及擴大學術交流,比如開設「 知識俱樂部」,由負責人提供論文選題,群組成員都可以發表意見,線上競爭選題,選題成功者要與負責人一同主持討論。比原本單純的分享更具互動性,而且無論擔任負責人與否,都能帶動不同研究方向的討論。 以微信公眾號擴大學術影響力正是兩極傳播,學者作為訊息來源,學術單位及學術期刊是具有公信力的意見領袖,因此其微信公眾號就是傳播媒體,將資訊傳達到關鍵學術社群,乃至社會大眾。高等教育、學術單位、學術期刊乃至學術界的所有成員,都可以好好思考如何利用微信作為擴大學術影響力的工具及平台。

在研究中使用社群媒體的數據

這個時代,社群媒體的威力無窮,除了社交之外,在研究中是否能使用社群媒體的數據資料呢? 1.社群媒體 – 憂喜參半的存在 在世界範圍內都大受歡迎的社群媒體例如: Facebook、Twitter和 Instagram可以說是現在資訊的匯集處,對於不少學科範圍的研究人員來說簡直是龐大的數據寶庫。 然而,要使用這些數據是見不簡單的事情,不同的社群媒體和供應商對於這些數據的收集、分享和發佈都有其獨特的政策和程序,不當的使用是會惹禍上身的。 2.社群媒體數據的潛力? 使用起來太麻煩,所以乾脆就不要用?但社群媒體數據的眾多優點,你能抗拒的了嗎?與傳統的研究方法相比,社群媒體的數據優點如下: 與研究相關的資訊是實時更新的。 不管研究使用的工具、方法和可能的潛在偏見,資訊都是未過濾的原始數據。 它能自然而然的從積極參與的人群中收集數據。 儘管再狹窄的、條件再多的用戶統計都能夠被實施。 3.倫理的挑戰…

學術圈中怎麼用Twitter?

首先,你的第一個問題可能是,Twitter 對於學術研究有什麼用處?最基本的用處莫過於聯繫上你本來一輩子也遇不到的人,再者就是建立起你的線上人際網路,同時開啟重要的研究內容的相關話題且進行討論。 現在你是否明白了Twitter的好處了?還是不知道從何入手? 先選個用戶名稱 兩個選擇,顯然第一種就是用你的名字拼音或英文名,例如@TommyChen,這種如果有人已經註冊了那就換第二種,略風趣幽默還與你的領域有關的,例如@JoanStudyNewEnergy或@MikeTheMonkeyMan(如果你剛好研究新能源或猴子的話),重點在於清楚易懂又好記憶,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用青少年時期亂註冊的帳號名阿! 必須要放張頭像照片 此處“必須”是關鍵詞,放一張你半正式並且有笑容的照片,或是與你的領域相關的圖片, 如果你什麼照片都沒有,一般會認為你是騙子帳號喔! 開始”Follow”別人 從哪裡開始打入Twitter的世界?開始尋找你有興趣的人、團體、新聞、話題動向,不用刻意的限制自己要走多專業的路線,因為只有你把帳號好好的熱身了,別人就會反向回來關注你,也可以多觀察一些關注人數過萬的大帳號,他們往往很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可以是你借鑑的好對象。 可以開始發文了 剛開始你90%的內容通常都是轉發一些網上的文章或轉發他人的推文(twitter文的簡稱),以下有幾個重點可以學起來。 -      例如你看到某文章與新能源或猴子相關,你可以轉發之後加上@原作者Twitter帳號(如果有的話)。 -     …

學術研究人員的人際關係網路

每年攻讀博士的人數都在增加,以學術研究作為職業的選擇,要順利的開展職業生涯,全憑學術研究實在難以脫穎而出,此時,人際關係網路的搭建是個不錯的輔助方式。 不要一聽到建立人際關係網路就覺得壓力大,或是認為又多了要完成的〝任務〞,這種心態會讓你要不就有牴觸心理,要不就是和人相處顯得虛假有目的,結果都是浪費時間。 把建立人際關係網路之初,就像是小時候去公園玩耍想加入一群不認識的小朋友裡面一起玩…. -      友善,但不用太親近,以免把人嚇跑了 -      當場能感覺有所了解彼此,有初步的認識即可 -      目標是下次接觸時顯得不陌生,還能再進一步交談 這時的公園,可能是領域中的幾個大型研討會,但不限於研討會,因為研討會中的人來來往往都是領域中相關的熟面孔了,你需要更大的社交網路!其他還可能是你的校友會、公開討論群、研究機構舉辦的活動等。更好的情況是參加一些週期性的活動,例如每週、隔週、每個月一次的聚會,與較為固定的人群搭建較牢固的交情,這是你延伸社交網路的最佳方式---他們向他們的社交網路引薦你! 另外有幾個小技巧幫助你與陌生人從頭開始一段對話… -      對參與同一活動的人:若是與對方曾經照面過多過一次,去坐在對方旁邊,介紹自己,詢問對方是否常參與此活動… -      對於活動舉辦方:介紹自己、感謝對方舉辦活動、說明自己對活動印象最深或最欣賞的部份……

學術出版商開始使用影片行銷

或許對於社交平台、搜索引擎如何影響生活這類的話你已經聽膩了,但如今引用文獻的渠道從書面文字轉換到數位資料,我們是否了解背後的意義且跟上了轉 變?YOUTUBE 作為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的搜索引擎,早已被商業領域中的各大品牌使用到氾濫,學術領域是否善用了這個平台?影片行銷是否可以達成科學研究、學術出版和教育所 擔負的重大使命?國外許多著名大學出版社會許會以肯定的答案回答你的問題。 影片行銷,銷什麼? 不乏期刊雜誌和學術出版商使用影片行銷來推廣作者和書籍。最常見的作者採訪影片,由作者在短短幾分鐘內精要的說明研究的目的和數據等相關內容,效果往往比數頁的書面資料來的直接。除了推廣作者和書籍,牛津大學出版社也舉辦過學生六十秒影片解釋研究理念的比賽和宣傳出版社歷史的影片,此外一些具有重大突破的期刊論文也可以透過影片來擴大影響力。 確切影片行銷要行銷什麼,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目的,除去推廣的目的,對於有時間與地域限制的情況下,影片也能使更多人在不能參與現場專題討論或是研討會的情況下,還是有辦法獲得相關資訊和參與討論,這對於科學研究本身也是件好事。更有案例顯示影片幫助到學生學習的過程,影片間接成為教學教材,也是潛在的附加價值。 影片製作從何開始? 不論是資金充足且有專業團隊操刀,或是小成本小製作,沒有人希望成果影片掛在YOUTUBE網站上無人問津。不論是否最終目的是商業目的,還是更以推廣科學研究為主,每個成功的影片行銷案例都有幾個共通點。 首先影片不能過長,如果需要鉅細靡遺細節的人會自己去找書面資料的。 善用影片標題、影片說明、標籤等,影片需要被搜尋到才能達成影片行銷的目的,低估了以上細節的重要性,即使是專門要來尋找此影片的人也可能無功而返。 內容要符合目的,根據目的和目標觀眾選擇內容,例如一個宣傳出版商為目的的影片,或許相對於冗長的數據,較人性化的角度會更吸引人;如果是以學術研討或是推廣書籍為目的,關於主題和書籍的專業內容於影片中架構就需要格外清晰。 最後結合現有資源,如果本身有網站和電子報等其他宣傳渠道,有計劃的將各個渠道整合起來。   參考資料:…

如何推銷自己的研究?

研究員一般多是關注如何作研究,以及如何發文章等話題,為什麼會需要「推銷」研究呢?我們隨便舉幾個「推銷」自己的研究的好處: 吸引有共同研究興趣的同儕,進行研究合作— 正如我們在先前在「國際研究合作與國際合著論文」討論過的,國際研究合作計畫不管是對研究專題本身、研究室主持人或研究組成員都有許多雙方互惠的優點,是現在科學研究的趨勢。 打開學術知名度,增加研究被引用次數— 就算暫時沒有機會進行研究合作,若研究能獲得同儕的認可,進而增加文章被引用的次數,這對未來無論是申請研究經費、拓展合作機會或職務升等上都能有幫助。 幫助學生了解研究內容,吸引有興趣學生加入研究組— 節省反覆介紹研究的時間,並增加實驗室人手。 有哪些推銷的方法呢? 發表文章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當然是打開知名度的最快速的方法之一。 參加學術研討會;這是學術圈最普遍的社交管道。 大型的學術研討會可以一口氣看到各項子領域的研究和學者,但缺點是稍嫌雜亂,適合較資淺的研究員參加,以增進眼界;小型會議如知名的Gordon Conference,會議主題專一,與會學者需要先經過申請、篩選,通常是較資深的研究員參加。這兩種研討會型式各有優缺點,需要的費用也不同,應考慮自己參加的目的而定。 架設研究室網站。 現今網路資訊發達,網路已經是所有研究員獲取資訊的必經途徑;利用架設研究室網站或美化研究組網頁,用簡單明瞭的表達方式,讓閱讀者能清楚了解研究內容。並可利用近年當紅的社群網站,建立交流區或部落格,增加與同領域或有意合作的研究員溝通交流的機會。 讀者們有任何獨特的「行銷」方法嗎?歡迎跟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