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NIH將取消PubMed Commons功能

PubMed Commons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所創設的網頁,該網頁長期以來為生物醫學方面的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很有用的研究輔助工具,尤其以PubMed資料庫以及PubMed Commons功能是最大的特色。他可以讓研究人員從PubMed Commons上面取得許多資料,以及發表意見,就像一個很大的資料庫,研究人員可以在上面撰寫文章、發表意見、回覆評論、尋找資料。就像是研究人員書桌內的抽屜,只要打開這個抽屜便能很快找到各種資料,協助做好研究。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2800萬篇科學文章收錄歸檔。

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文章發表後的同儕審查?其實它是一種評論行為,並非審查動作。有別於一般期刊的同儕審查,傳統的同儕審查是文章在期刊發表前進行,審查者是指定的;而這裡的作法是論文在發表之後,由來自各方的英雄好漢所評論,而且可以把評論直接貼在文章摘要底下,作公開透明的討論。

來回顧一下PubMed Commons的歷史,這是由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簡稱NCBI)在2013年10月所設立的網路論壇,成立的目的是為了鼓勵研究人員之間的討論,研究人員可以在 PubMed 所收錄文章摘要底部的線上意見欄,進行任何線上評論。這樣使得論文在發表之後,可藉由同儕的評論加以強化。成立之初,廣受好評,上線短短一個月內便聚集了上千名作者參與,評論多達500條。原本PubMed居於文獻檢索的牛耳地位,所收錄的生醫期刊又多又廣,這樣的論壇,更能成其大。

當初NIH的規劃,是將PubMed Commons的運作嘗試個兩年,到了2015年,NIH再將這段運作期限延長兩年,希望能有更多研究人員參與。到現在兩年時間也屆滿了,於是作了一番評估。現在結果出來了,NIH從2018年2月15日開始,取消了所有文章的回覆功能,不過還是讓讀者2018年3月2日之前能夠查看這些評論;至於以後,便要斷線關閉了。


 

取消的原因不外乎是兩個,一方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一方面是來自於爭議性的評論。四年的運作下來,PubMed Commons累積了大約7500條評論;相較之下,PubPeer則有大約54000條評論,遠遠不及對手。一開始,PubMed Commons的確是門庭若市,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股熱潮便漸漸冷卻下來的。歸根究柢,Pubmed Commons要求所有要發表評論的作者必須用真實的姓名,然而PubPeer卻可以匿名來評論。許多研究人員為了避免影響到自己本身以及他的同事的工作及職業生涯,所以對於評論文章、發表意見便望之卻步,敬而遠之,那麼就大大影響到公開討論的價值。而有些爭議性的文章在網路上也很難有定論,當事雙方僵持不下的結果,難免擦槍走火。另外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NIH經費縮水,打算要實施樽節措施了。

其實任何公共論壇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最早的學術交流網站從1990年時代的BBS開始,那不過只是單純的校園網路,就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匿名的文章固然吵得不可開交,但是也讓各方面的意見都能表達出來;後來BBS的型態趨向嚴格審查的封閉型,雖然保住了某種程度的品質,但是也大大扼殺了作者發表意見的意願。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傳統的發表文章前作同儕審查,存在許多黑箱作業,而發表文章後的同儕審查,應該是個趨勢。雖然PubMed Commons結束了,但是仍然有PubPeer、 ResearchGate等,甚至於很多的期刊網站也陸續開放此類的功能,相信學術界的改革動力總有人們前仆後繼的推動著。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
全球科研人調查

大學在研究和學術寫作中應該採取什麼立場?